[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2536.2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宋强;孙芃;李易庭;田从丰;张圆圆;张如伟;刘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25/02 | 分类号: | H02P25/02;H02P25/16;H02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创理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3 | 代理人: | 卫安乐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绕组 电机 拓扑 驱动 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机驱动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其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在所述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之间的直流母线处设置开关管,通过控制所述开关管的导通和关闭,实现三相逆变器驱动控制电路和共直流母线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电路的功能切换。本发明的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其提出拓扑结构的驱动电路,可根据电机工况,配合不同的控制策略,在不同状态下满足最小开关损耗及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驱动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公共直流母线主要应用于多电机传动系统中,用于控制调速系统的高精度,同时将系统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再生能源加以合理利用和回收。
公共直流母线采用单独的整流/回馈装置,为系统提供一定功率的直流源,调速用逆变器直接挂接在直流母线上。当系统工作在电动状态时,逆变器从母线上获取电能;当系统工作在发电状态时,能量通过母线及回馈装置直接回馈给电网,以达到节能、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减少设备维护量和设备占地面积等目的。
现有技术下,常用的为传统三相逆变器驱动控制结构或者共直流母线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结构,而对于这两种驱动电路,其针对电机工况的不同变化时,使用都具有局限性,从而导致了开关损耗大以及直流电压利用率低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其提出拓扑结构的驱动电路,可根据电机工况,配合不同的控制策略,在不同状态下满足最小开关损耗及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的需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驱动电路结构与传统共母线开绕组电机驱动相比,在直流母线处增加两开关管,该结构为可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改变拓扑结构,形成传统三相逆变器驱动控制结构和共直流母线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结构,与两传统结构相比,该发明提出的拓扑驱动电路可根据电机工况,配合不同的控制策略,在不同状态下满足最小开关损耗及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的需求。开关方式能够减小开关损耗,降低直流母线处接触器电流大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亦高转速下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中的控制策略步骤计算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中的低转速下,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中的较高转速下,两侧逆变器不同供电方式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中的双逆变器电压矢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中的一个基波周期内一侧逆变器开关管钳位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变开绕组电机拓扑驱动电路的可变开绕组电机驱动拓扑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2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扬滚筒加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PTCDA改性树脂基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