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后排座椅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0756.5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9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朱阁;王坦;陈玉龙;魏娇;崔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8 | 分类号: | B60N2/08;B60N2/22;B60N2/07;B60N2/01;B60N2/75;B60R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排 座椅 | ||
1.一种车辆后排座椅,包括中间座椅(3),以及于所述中间座椅(3)的至少一侧设置的侧部座椅(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座椅(2)包括设于车身上的滑轨(1),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轨(1)上的第一座垫部(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座垫部(20)上的第一靠背部(21);其中:
所述第一座垫部(20)和所述滑轨(1)之间设有锁止机构;
所述第一靠背部(2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座垫部(20)上,且所述第一靠背部(21)和所述车身之间设有限位机构(6);
所述限位机构(6)具有构成所述第一靠背部(21)与所述车身间滑动抵接的连接部位;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靠背部(21)上的靠背锁(60),以及设于所述车身上的锁杆(61),并于所述车身上设有滑道(611);所述锁杆(61)被锁止于所述靠背锁(60)的锁口(600)内,且滑动穿设于所述滑道(611)中;所述连接部位由所述锁杆(61)构成;所述车身上设有锁止架(610);所述滑道(611)倾斜布置于所述锁止架(610)上;
所述第一座垫部(20)被所述锁止机构锁止时,所述连接部位构成对所述第一靠背部(21)转动的限制;
所述锁止机构解锁而所述第一座垫部(20)滑动时,所述连接部位可随所述第一靠背部(21)相对于所述车身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靠背部(21)相对于所述第一座垫部(20)进行转动;所述锁杆(61)被限制于所述锁口(600)中时,随着第一座垫部(20)的滑动,所述锁杆(61)可同步在所述滑道(611)内滑移,从而使所述第一靠背部(21)的倾角改变;
所述限位机构(6)被配置为可操作以解除对所述第一靠背部(21)的限制;所述第一靠背部(21)因所述限制的解除而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座垫部(20)翻转放倒;开启所述靠背锁(60)以解除对所述锁杆(61)的限制,将所述第一靠背部(21)放倒在所述第一座垫部(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轨(1)包括固装于所述车身上的下轨(10),以及可滑动地设于所述下轨(10)中的上轨(11);
所述第一座垫部(20)固连于所述上轨(11)上;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下轨(10)和所述上轨(11)之间锁止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座垫部(20)上的操作部;
所述锁止部于自然状态下可形成对所述下轨(10)和所述上轨(11)之间的锁止,所述操作部被操纵可驱使所述锁止部动作,以解除所述锁止部的锁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部包括滑动设于所述上轨(11)中的锁止支架(41),分别设于所述下轨(10)与所述上轨(11)上的锁齿(400),以及设于所述上轨(11)和所述锁止支架(41)之间的弹性件;
所述操作部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座垫部(20)上的操作杆(42);
所述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锁止支架(41)形成与所述上轨(11)及所述下轨(10)上的锁齿(400)之间的锁止配合;
所述操作杆(42)用于驱使所述锁止支架(41)解除与所述下轨(10)上的所述锁齿(400)之间的锁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座椅(3)包括第二座垫部(3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座垫部(30)上的第二靠背部(31);
所述第二靠背部(31)上设有靠背扶手部(32);
所述靠背扶手部(3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靠背部(31)上;
所述靠背扶手部(32)被操纵可具有收纳于所述第二靠背部(31)中的收纳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靠背部(31)展开的使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扶手部(32)上至少设有杯托部(50)和/或充电部(5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座垫部(30)内设有储物空间(33);
所述第二座垫部(30)上具有用以启闭所述储物空间(33)的启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07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热熔法兰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击穿电泳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