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水释热的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2526.4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5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秦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森右达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4/42;C04B24/26;C04B14/10;C04B11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3800 陕西省咸阳市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水释热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保水释热的抗裂混凝土。本申请的一种保水释热的抗裂混凝土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破碎砾石30~60份,矿渣10~20份,水泥20~50份,流态导热硅胶3~9份,聚丙烯类吸水树脂3~6份,凹凸棒土2~5份,水50~120份;本申请的抗裂混凝土由于流态导热硅胶的加入,具有混凝土固化产生大量水化热时,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导热,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外界的温度温差减小,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水释热的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以水泥、水、砂、石子互相拌合,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混合并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分为塑性状态与坚硬状态,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状态即硬化后的混凝土。
相关技术中,混凝土由塑性状态变为坚硬状态分为四个阶段:1、水泥加水后,水泥颗粒表面会发生剧烈的水化反应,放出大量热,生成水化物;2、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不断进行,放热持续进行,水分蒸发,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半透明的膜层,减少了外部水的渗入,降低水化反应速度,这一过程被称为休止期;3、水化反应不断增加,放热继续进行,水分蒸发,膜层厚度也不断增加,水泥颗粒之间相互粘结,形成了网状结构的混凝土,浆体的可塑性也降低,逐渐失去了流动性并且开始凝结,但是没有强度,这一过程被称为凝结期;4、在整个胶凝体和晶体发展过程中,水化反应促使网状结构中的细孔不断被填充,结构逐渐紧缩,当具有了一定的强度,也就是水泥凝结开始,直到完全收缩,凝结终了,这一过程被称为硬化期。
综上所述,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热,使得混凝土自身的温度与外界温差较大,且水分大量散失,混凝土失水,进而导致混凝土容易开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混凝土固化阶段容易开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水释热的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保水释热的抗裂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保水释热的抗裂混凝土,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破碎砾石30~60份,矿渣10~20份,水泥20~50份,流态导热硅胶3~9份,聚丙烯类吸水树脂3~6份,凹凸棒土2~5份,水25~6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态导热硅胶的加入,使得流动状态的导热硅胶与混凝土中的其他原料可以拌合混匀,且在混凝土固化产生大量水化热时,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导热,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外界的温度温差减小,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聚丙烯类吸水树脂与凹凸棒土的加入,使得聚丙烯类吸水树脂与凹凸棒土可以对混凝土起到保水作用,则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会散失过快,防止了混凝土固化时期的开裂;且由于凹凸棒土内部具有大量的孔道结构,因此混凝土内粒径更小的物质会进入凹凸棒土内,增强混凝土内各组分之间的粘结力,有效防止混凝土固化时期的开裂。
可选的,破碎砾石45~55份,矿渣15~20份,水泥25~35份,流态导热硅胶5~7份,聚丙烯类吸水树脂4~6份,凹凸棒土3~4份,水30~5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混凝土的各组分配比,使得流态导热硅胶均匀分布于混凝土中时,可以对混凝土固化时散发的热量进行导热;且流态导热硅胶对混凝土的导热程度合适,恰好使得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与外界环境的热量差不至于使得混凝土开裂,也不会由于导热硅胶过量,使得混凝土迅速散热而影响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进行。适量的聚丙烯类吸水树脂、凹凸棒土与混凝土内其他组分相互配合,在对混凝土进行保水与释水时,对于混凝土内水量控制较为合适,保证混凝土在不开裂的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可选的,所述流态导热硅胶、聚丙烯类吸水树脂与凹凸棒土的重量比为: 1:(0.8~1):(0.6~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森右达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森右达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2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