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发泡高阻尼隔振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7171.6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谢宇;魏巍;何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程新材料(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63/00;C08K7/26;C08K3/34;C08K3/26;C08K5/12;C08J9/10;C08J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阻尼 隔振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用发泡高阻尼隔振胶,包括弹性橡胶材料10~30%、增塑剂5~15%、环氧树脂5~15%、海泡石粉15~25%、云母粉20~40%、无机填料20~30%、发泡剂1~2%、固化剂1~5%、促进剂0.1~1%;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通过在高阻尼隔振胶中已丁腈橡胶和环氧树脂为基料,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海泡石粉和云母粉,两种材料的复配使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隔振胶对钣金的阻尼效果,在不需要增加用量的情况下实现了降噪减震效果的提高,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不会出现流挂溢胶等不良现象,且本发明制备出的高阻尼隔振胶为膏状体,可以使用机器人操作,便于施工,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振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发泡高阻尼隔振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车内中低频噪声是通过结构振动传递的,而高频噪音则较多通过车身的孔洞、缝隙等由空气传递至车厢内部,近年来轻量化技术发展快,轻质的车身结构可以提高动力性和降低油耗,但会增加车身振动,提高车内噪声等级,特别是低频的结构噪声,目前市场使用的隔振胶,填充在两块钣金间,只起到填充及隔振作用,不会起到阻尼降噪效果,隔音效果不是最优;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隔振胶有着一些优势,但是其存在以下的缺点也影响了它的应用,一是降噪减震效果差,对于钣金没有阻尼作用,二是当需要较高减震效果时,需增加隔振胶的用量,不仅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还会导致流挂溢胶等不良现象,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车用发泡高阻尼隔振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用发泡高阻尼隔振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高阻尼隔振胶中已丁腈橡胶和环氧树脂为基料,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海泡石粉和云母粉,两种材料的复配使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隔振胶对钣金的阻尼效果。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用发泡高阻尼隔振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弹性橡胶材料10~30%、增塑剂5~15%、环氧树脂5~15%、海泡石粉15~25%、云母粉20~40%、无机填料20~30%、发泡剂1~2%、固化剂1~5%、促进剂0.1~1%。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橡胶材料为丁腈橡胶,所述丁腈橡胶由丙烯腈与丁二烯单体聚合而成,所述丁腈橡胶中丙烯腈的含量为42%~46%。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增塑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型环氧树脂、溴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酚醛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海泡石粉的沉降值为800~850,水分小于1.5%,所述云母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所述云母粉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50%,所述云母粉中氧化铝的含量为30%。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无机填料选自碳酸钙、氧化硅、硅酸盐、硫酸盐、碳酸盐、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碳酸钙。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泡剂为OBSH发泡剂,所述固化剂为脂肪族胺类固化剂,所述促进剂为三乙醇胺。
一种车用发泡高阻尼隔振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材料预处理
先将无机填料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并除去水分,烘干时设置烘干温度大于80℃,烘干时间为12小时;
步骤二:胶料制备
根据步骤一,先将丁腈橡胶、增塑剂和环氧树脂加入捏合机搅拌均匀,接着加入无机填料、海泡石粉和云母粉继续混合搅拌,并控制体系温度,最后加入固化剂和促进剂继续混合搅拌,制得胶料备用;
步骤三:成品灌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程新材料(芜湖)有限公司,未经海程新材料(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1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