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隐患排查培训考核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4553.3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8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矫恒超;李磊;王春;袁纪武;李智临;刘刚;张奕奕;范亚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7 | 代理人: | 马千会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隐患 排查 培训 考核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训考核系统,具体涉及移动式隐患排查培训考核系统。一种移动式隐患排查培训考核系统,包括隐患排查课程编辑模块和隐患排查培训考核模块;所述的隐患排查课程编辑模块应用于编辑隐患排查培训课程;所述隐患排查培训模块采用隐患排查培训课程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及培训后的考核;所述的隐患排查课程编辑模块利用3D模型库中的素材,编辑成3D隐患识别课程。本发明将隐患排查过程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直观地展现出来并用于对作业人员开展培训考核,与传统隐患排查培训相比,能够大幅度提升培训效率,增强隐患排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训考核系统,具体涉及移动式隐患排查培训考核系统。
背景技术
石化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严峻考验,石化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现场直接作业等环节暴露出的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大量事故是由于作业人员复杂、技术水平不足,导致无法及时有效识别、排除作业现场隐患所引发的。提高直接作业人员的现场隐患识别和排查能力并且为其提供专业培训考核,能够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目前隐患排查主要是制定现场隐患排查单,相关部门按照隐患单上内容进行现场隐患查找、记录,及隐患排查过程几乎不涉及信息化手段,信息化仅用于对隐患进行管理。 隐患识别与排查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由于大部分隐患不易被发现,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现场经验,由于人员能力或经验不足导致的隐患漏查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隐患排查培训通常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教室进行,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单一、培训内容陈旧,主要以事故案例和理论知识方式进行讲授培训,该方法难以结合作业现场实际场景,导致理论与现实情况割裂。该方法需要付出大量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完成培训准备、考核安排、阅卷、成绩发布、档案管理等工作,无法有效提高工作人员隐患识别专业能力和现场经验。目前尚缺少一种集现场直接作业隐患排查功能和培训考核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式隐患排查培训考核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结合石油化工企业现有的直接作业隐患识别、培训考核方法和石化领域实际需求,提供了一套新型隐患排查培训考核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隐患排查培训考核系统,包括隐患排查课程编辑模块和隐患排查培训考核模块;所述的隐患排查课程编辑模块用于编辑隐患排查培训课程;所述隐患排查培训考核模块用于采用隐患排查培训课程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及培训后的考核;所述的隐患排查课程编辑模块利用3D模型库中的素材,编辑成3D隐患识别课程。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3D模型库包括作业场景模型库、人物模型库、工具及设施模型库、特效模型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典型作业场景模型库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典型作业过程拆解并进行风险隐患梳理,制作作业隐患排查单;根据排查单建立相应的作业场景模型,包括:盲板抽堵、临时用电、起重作业、动土作业、高处作业、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检维修作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角色模型库通过多边形减面算法建立作业人员人物模型,利用不同角色的纹理贴图,将人物模型根据工作职责进行划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辅助模型库通过虚拟现实的粒子系统建立,包括不同天气状况、基础设施及事故特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工具模型库根据处理相关隐患用到的工具建立。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隐患排查课程编辑模块还包括多媒体课件编辑模块,编辑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典型事故案例、隐患排查基础知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典型事故案例以视频的形式演示,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事故场景进行三维重建,对事故过程进行模拟重现。
进一步有限地,所述的移动式隐患排查培训考核系统还包括外部设备,所述的外部设备包括无线摄像头,通过所述的无线摄像头对作业人员违规操作及作业现场隐患进行数据采集和智能识别。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硬件设备,硬件设备包括运行所述系统的主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4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