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类工件轴向跳动检测校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3190.1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0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曹生炜;杜姗;任亮亮;严文华;冯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 | 分类号: | B21D3/10;B21D43/10;B21D43/02;B21C5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22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件 轴向 跳动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类工件轴向跳动检测校直装置,属于轴类工件二次加工技术领域。一种轴类工件轴向跳动检测校直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包括用于承载工件的移料盘,所述移料盘与移料组件连接实现上下升降和前后平移,所述检测台还包括位于所述移料盘外侧用于旋转支撑工件的检测支撑位以及用于固定支撑工件的校直支撑位,所述检测支撑位与升降组件连接实现上下升降。本发明在进行检测和校直时采用升降和平移组合的方式进行工件的转移,能够实现工件的柔性转移,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件转移过程中发生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类工件轴向跳动检测校直装置,属于轴类工件二次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轴类工件在加工完毕后,往往具有直线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将轴类工件的两端架起,然后对其中间进行挤压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轴类工件直线度的缺陷,在自动化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完成轴类工件的上下料以及从检测工位到校直工位的多次转移。但是,目前的设备在对轴类工件进行转移时大都利用轴类工件自身能够滚动的特性实现转移,使得难以保证轴类工件转移过程中不会发生损伤。现有中国专利号为202011181453.0,专利名称为一种圆周对称型轴类工件跳动检测矫正机的专利,公开了种圆周对称型轴类工件跳动检测矫正机,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用于检测轴类工件外周面各个部位的圆跳动值,从而判断轴类工件的弯曲度,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对其弯曲程度进行矫正,从而得到直线度较高的合格轴类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自动化、效率高的优点。但其还存在以下缺点:工件转移时采用自动滚落的方式,使得工件会与装置内的部件发生摩擦,从而会造成工件的损伤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类工件轴向跳动检测校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件转移时采用自动滚落的方式,使得工件会与装置内的部件发生摩擦,从而会造成工件的损伤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轴类工件轴向跳动检测校直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包括用于承载工件的移料盘,所述移料盘与移料组件连接实现上下升降和前后平移,所述检测台还包括位于所述移料盘外侧用于旋转支撑工件的检测支撑位以及用于固定支撑工件的校直支撑位,所述检测支撑位与升降组件连接实现上下升降,所述检测支撑位上方设有用于驱动旋转支撑在所述检测支撑位上的工件转动的旋转组件,所述检测支撑位上方设有用于检测旋转支撑在所述检测支撑位上的工件轴向跳动的检测组件,所述校直支撑位上方设有用于校直固定支撑在所述校直支撑位上的工件的校直组件。
本发明装置使用时,操作人员手动或采用机械手将工件放置在位于前端的移料盘上,然后通过移料组件带动移料盘上的工件向上运动至位于检测支撑位上方的高度位置,再通过移料组件带动移料盘上的工件向后平移至检测支撑位的正上方,然后通过升降组件驱动检测支撑位向上运动至与工件接触并使工件从移料盘上脱离,此时检测支撑位对工件进行旋转支撑,接着通过旋转组件驱动工件低速旋转一圈,并通过检测组件记录工件轴向跳动的最大值,然后再通过旋转组件驱动工件低速旋转,当检测组件检测到工件轴向跳动的最大值时,旋转组件停止驱动,然后通过升降组件驱动检测支撑位上的工件向下运动并使工件放置在校直支撑位上,然后通过校直组件对放置在校直支撑位上的工件进行校直操作,校直之后再通过升降组件驱动检测支撑位向上运动至与工件接触并使工件从校直支撑位上脱离,接着再通过旋转组件驱动工件低速旋转一圈,并通过检测组件重新对工件的轴向跳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通过移料组件驱动移料盘向上运动至与工件接触并使工件从检测支撑位上脱离,然后再通过移料组件驱动移料盘上的工件平移送入临时存料处,当重新检测仍不合格时,再通过校直组件进行校直操作,直至检测合格为止,本发明装置在进行检测和校直时采用升降和平移组合的方式进行工件的转移,能够实现工件的柔性转移,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件转移过程中发生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