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2125.7 | 申请日: | 202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2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周嘉晟;冯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盛阳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58;C22C38/42;C22C38/44;C22C33/04;B21B1/22;B21B1/46;B21B3/02;B21B37/74;B21B45/02 |
代理公司: | 临沂恒致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62 | 代理人: | 李平 |
地址: | 276017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镍型 奥氏体 不锈钢 制造 工艺 | ||
1.一种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其化学成分包括:C≤0.15%、Si≤0.5%、Mn≤8.5%、P≤0.05%、S≤0.003%、Cr≤13%、Ni≤0.8%、N≤0.15%、Cu≤0.05%、B≤0.0025%、Mo≤13%,余量为Fe和少量不可避免的杂质;
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AOD炉熔炼:出钢温度1600~1650℃;
步骤2、LF炉精炼:出钢温度1550~1600℃;
步骤3、连铸,钢水不断地通过水冷结晶器,凝成硬壳后从结晶器下方出口连续拉出,经喷水冷却,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
步骤4、热轧加热:板坯厚度180mm~220mm,入炉温度520~560℃,预热段温度750℃~900℃,加热时间20min~30min,预热段结束进入一加热段,一加热段温度1010℃~1050℃,时间控制在45min~55min,一加热段结束进入二加热段,二加热段温度1165℃~1185℃,时间控制在55min~65min,二加热段结束进入均热段,均热段温度1285℃~1295℃,时间控制在40min~50min,炉内加热总时间控制在160min~200min;
步骤5、粗轧:采用5道次轧制,首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7.1%~29.5%,二道次压下率控制在32.1%~35.3%,三道次压下率控制在36.5%~38.4%,四道次压下率控制在32.3%~33.1%,五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2.3%~23.7%,第一、三道次除鳞,除鳞速度0.8m/s-1.8m/s;
步骤6、精轧:精轧投用水同时使用蒸汽除鳞,采用8架精轧机道次压下率分别为F1:40.1%~42.1%、F2:38.1%~39.2%、F3:35.1%~37.1%、F4:30.1%~33.4%、F5:25.2%~28.5%、F6:21.4%~22.3%、F7:19.1%~20.8%、F8:15.2%~18.1%;
步骤7、卷取:投用层流冷却,卷取温度>680℃,黑皮卷成卷后立即堆垛缓冷,温度<100℃方可进行开卷测厚、取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AOD炉熔炼:各化学元素按重量百分比依次加入C≤0.1%、0.3%≤Si≤0.5%、7.0%≤Mn≤9%、Cr≤13.5%、Ni≤0.8%、N≤0.15%、Mo≤13%,其余为低磷废钢铁水与高碳锰铁铁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LF炉精炼:进站时间≥60min/炉,强吹时间≥12min,弱吹时间≥15min,镇静时间≥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连铸:目标温度对应目标拉速:定尺为三尺,中包温度1468℃~1479℃,对应拉速1.20~1.25m/min,定尺为四尺,中包温度1468℃~1479℃,对应拉速1.20~1.25m/min,定尺为五尺,中包温度1468℃~1479℃,对应拉速为1.05~1.10m/min,结晶器保护渣使用量控制在0.4~0.5kg/吨钢,中包覆盖剂为碳化稻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精轧:精轧入口温度1020~1120℃,精轧出口温度>9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盛阳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盛阳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21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