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9408.6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0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华;李林;王德永;屈天鹏;徐英君;胡绍岩;田俊;候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11/061;C25B11/091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陶海锋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离子 液体 沉积 制备 ni mo 纳米 合金 薄膜 电极 方法 | ||
1.一种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磷酸盐、柠檬酸、钼盐、镍盐分别加入氯化胆碱和乙二醇混合的离子溶剂中,得到离子镀液;以金属片为基板,通过恒电流法在金属片上电沉积制备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氯化胆碱、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3);按摩尔比,离子镀液中,Ni2+∶Mo6+=(3~30)∶1,Ni2+∶H2PO2- =(5~8)∶1;柠檬酸、钼盐的摩尔比为(0.8~1.2)∶1;离子镀液中,Ni2+的浓度为0.25~0.35mol/L;电沉积时,镀液温度为60~80℃;电流密度为5~50mA/cm2,电沉积的时间为3~1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磷酸盐为NaH2PO2、钼盐为(NH4)6Mo7O24、镍盐为NiCl2;金属片为黄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氯化胆碱和乙二醇混合后,依次加入柠檬酸、钼铵盐、磷酸盐、镍盐。
4.一种利用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析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磷酸盐、柠檬酸、钼盐、镍盐分别加入氯化胆碱和乙二醇混合的离子溶剂中,得到离子镀液;以黄铜片为基板,通过恒电流法在黄铜片上电沉积制备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然后采用三电极体系,以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电解质中进行析氢;氯化胆碱、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3);按摩尔比,离子镀液中,Ni2+∶Mo6+=(3~30)∶1,Ni2+∶H2PO2- =(5~8)∶1;柠檬酸、钼盐的摩尔比为(0.8~1.2)∶1;离子镀液中,Ni2+的浓度为0.25~0.35mol/L;电沉积时,镀液温度为60~80℃;电流密度为5~50mA/cm2,电沉积的时间为3~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离子液体电沉积制备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的方法制备的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
6.权利要求5所述Ni-Mo-P纳米合金薄膜电极在析氢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940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