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燃料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8309.6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崔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霖生木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C10L9/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562402 贵州省黔西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燃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料及其生产工艺,将作物秸秆残渣粉碎,烘干,得到残渣粉末,然后与抗结渣剂混合,然后压制、切割,得到颗粒状生物质燃料;所述抗结渣剂的制备方法为:对矿石进行球磨,得到矿石粉末;清洗矿石粉末,然后静置、离心、过滤、烘干、粉碎;将矿石粉末、起泡剂、润湿剂混合,搅拌,得到待烧结坯料;烧结后,冷却至室温,粉碎,得到所述抗结渣剂。由本发明特定方法得到的生物质燃料具有高发热量、低结渣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燃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今,生物质具有多种分类方式,一般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作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以及动物粪便。生物质能具有储量极高,获得方式与燃烧操作简单易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少,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有害产物较少的特点。生物质能燃料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几乎与其生长时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当,即质量/元素守恒,因此,可以认为燃烧生物质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为零,即“碳中和”。在考虑到生物质燃料在燃烧后可能产生的碱金属碳酸盐的存在可以使得燃烧后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更少,而这正是常规能源无法比肩的。对于生物质燃料的有效、充分转化可以解决农村生物质燃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能够极大满足农村的生产、生活对优质燃料的诉求。生物质燃料及其制备工艺在结合生物质自身特点和现实社会诉求之后,可以认为是现今对于综合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最有效且符合现实的方法之一。
现有技术中所生产得到的生物质燃料往往存在着发热量低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燃烧不充分导致的;并且在实践中也频繁发生由于燃烧烟气结渣导致的各种生产事故,给操作工人带来非常严重的隐患,也会增大生产成本。因此,亟待研制出一种能够获得高发热量、低结渣率的生物质燃料及其生产工艺。
专利CN104531259A提供了一种新型环保生物质燃料,以稻草粉末、木屑、秸秆、甘蔗渣、棉籽壳、油茶壳、玉米芯、糠醛渣、脱氯剂、脱水剂作为制备原料,但其得到的生物质燃料的发热量较低,也没有解决结渣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燃料及其生产工艺。
现有技术中所生产得到的生物质燃料往往存在着发热量低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燃烧不充分导致的;并且在实践中也频繁发生由于燃烧烟气结渣导致的各种生产事故,给操作工人带来非常严重的隐患,也会增大生产成本。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生物质燃料及其生产工艺,以期解决常规的生物质燃料发热量不高但结渣率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燃料的生产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
Z1将作物秸秆残渣粉碎,烘干,得到残渣粉末;
Z2将所述残渣粉末、抗结渣剂混合,然后压制、切割,得到呈颗粒状的所述生物质燃料。
所述Z1过程中:所述作物秸秆残渣为甘蔗渣、高粱秸秆、木薯渣、玉米秸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所述烘干温度为65-75℃,烘干时长为1-5h;所述残渣粉末的纤维长度≤15mm。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Z1过程中:所述作物秸秆残渣为甘蔗渣、高粱秸秆、木薯渣、玉米秸秆按质量比(1-10):(1-10):(1-10):(1-10)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烘干温度为70-75℃,烘干时长为2-4h;所述残渣粉末的纤维长度≤10mm。
所述Z2过程中:所述残渣粉末、抗结渣剂的质量比为(18-22):1;所述压制的压力大小为10-15MPa,保压时长为25-45min;所述生物质燃料的尺寸为(1-3)mm×(1-3)mm×(1-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霖生木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霖生木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8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