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薄板坯无头轧制的活套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7038.2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8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宫胤;李继新;刘顺东;于孟;林绍峰;王凤琴;肖胜亮;文杰;王鑫鑫;王永强;林海海;李洋龙;陈飞;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50 | 分类号: | B21B3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薄板 坯无头 轧制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薄板坯无头轧制的活套控制方法及系统,以不同于控制粗轧活套转动的控制模式控制精轧活套进行转动,以对板坯进行精轧。在此基础上引入宽度控制策略以板坯宽度偏差在要求范围内作为基准进行活套控制,检测精轧出口的板坯实际宽度,并确定出其和板坯设定宽度的宽度偏差。基于宽度偏差确定出精轧活套的张力调节量,并利用张力调节量调整精轧设定张力来控制精轧活套转动,由此可以保证精确控制活套转动,避免堆钢等事故发生,提升产品质量精度,保证产线的稳定运行已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薄板坯无头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薄板坯无头轧制的活套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薄板坯连铸连轧以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著称,其中无头轧制工艺技术被称为钢铁工业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代表了当今世界热轧带钢的最高水平。与传统热轧相比,无头轧制产线生产的产品覆盖面广,市场应用前景广阔,薄规格产品比例大,同时薄规格带钢可以实现以热轧产品代替冷轧产品即所谓“以热代冷”的优点。不存在中间坯切头切尾,成材率比传统热轧要高。由于板坯温度均匀,因此成品性能更加稳定。产品的板形、卷形、头尾宽度、厚度显著高于CSP同规格产品。轧制中不存在穿带与抛尾,可实现高比例薄规格产品稳定生产。连续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变规格、温度等变化,机架间的秒流量波动相比传统热轧更频繁,因此对轧制稳定要求较高。其中薄板坯的无头生产线,轧制区域共有8机架轧机,3台粗轧(大压下轧机)和5台精轧(精整轧机),采用“3+5”的轧机配置,其中粗轧和精轧之间间距较长为26.8m,配置有转毂剪、感应加热、精除磷等设备。
这8台轧机机架间共配置有7个活套装置,其中粗轧和精轧间的活套安放在精轧第一个机架F1入口,具体安放位置如图1,活套的作用为平衡机架间秒流量和维持张力稳定。
对于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的多个活套,如何制定所有活套控制策略至关重要,若制定不合理,会影响带钢的质量,造成轧制的不稳定,严重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堆钢等问题。例如:某厂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活套控制策略不合理,造成活套抖动,变规格过程中的张力波动,带钢拉窄,活套的速度级联达上线等问题,影响了产品质量和轧制稳定性,对产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无头轧制产线,由于整体的活套控制策略不完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薄板坯无头轧制的活套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提高活套的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精度,保证产线的稳定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薄板坯无头轧制的活套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不同于控制粗轧活套转动的控制模式控制精轧活套进行转动,以对板坯进行精轧;
检测精轧出口的板坯实际宽度,并确定出其和板坯设定宽度的宽度偏差;
基于所述宽度偏差确定出精轧活套的张力调节量,并利用所述张力调节量调整精轧设定张力来控制所述精轧活套转动,保证所述板坯宽度偏差在要求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以不同于控制粗轧活套转动的控制模式控制精轧活套进行转动之前,具体包括:
以不同于控制所述精轧活套转动的控制模式控制所有粗轧活套转动,以对所述板坯进行粗轧。
优选的,所述以不同于控制所述精轧活套转动的控制模式控制所有粗轧活套转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粗轧活套,检测所述粗轧活套的第一实际角度,并确定出其和粗轧设定角度的第一角度偏差;
基于所述第一角度偏差确定出速度调节量来调整所述粗轧活套的下游机架速度,以控制所述粗轧活套的第一角度偏差在第一合理时间内处于第一合理偏差范围。
优选的,所述以不同于控制所述精轧活套转动的控制模式控制所有粗轧活套转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7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