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5579.1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2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姚虎;单建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卡优艾希杰渤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汽车 前防撞梁 总成 | ||
1.一种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平行设置在车辆底盘(1)上的导轨(12),导轨(12)上滑动安装一缓冲杆(13),缓冲杆(13)位于车辆前进方向一侧设置有防撞梁主体(2),防撞梁主体(2)通过导杆(16)导向安装于缓冲杆(13)上,导杆(16)上套装有第一缓冲弹簧(11),第一缓冲弹簧(11)将防撞梁主体(2)向着车辆行进方向顶出,靠近缓冲杆(13)一侧的车辆底盘上设置有智能启动系统;
位于防撞梁主体(2)以及缓冲杆(13)底部的车辆底盘上设置有一个开口腔,开口腔内翻转式的安装一检修板(18),检修板(18)靠近缓冲杆(13)一端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缓冲升降机构(17),缓冲升降机构(17)的外侧端设置有一转轴(176),转轴(176)转动装入于车辆底盘(1)上开设的转轴套中,对应缓冲升降机构(17)的车辆底盘(1)上开设有对应的避让槽,缓冲升降机构(17)密封扣入于避让槽内,检修板(18)远离缓冲杆一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通过智能启动系统打开或者关闭;
检修板远离定位机构一侧设置有一挤压板(4),挤压板(4)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挤压倾斜面(41),缓冲杆(13)相对第一挤压倾斜面(41)设置有对应的第二挤压倾斜面(131),当检修板(18)上的定位机构打开后,检修板(18)沿着转轴翻转后并垂直于水平面,此时第一挤压倾斜面(41)与第二挤压倾斜面(131)互相接触;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检修板上的活动连杆(8),还包括一限位杆(5),限位杆(5)与车辆底盘焊接连接,活动连杆(8)上相对限位杆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定位轴杆(6),正对定位轴杆(6)的限位杆(5)上设置有对应的定位轴孔,活动连杆(8)通过微型马达(7)驱动运动,微型马达(7)受控于智能启动系统;所述检修板(18)上端面设置有一个“C”字形的包围凸棱(9),微型马达(7)一端通过胶水固定在包围凸棱(9)上,包围凸棱(9)上对应定位轴杆的位置均设置有一贯穿的通孔,定位轴杆(6)穿过通孔插入于限位杆(5)的定位轴孔中,检修板(18)内部布线将微型马达(7)与智能启动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13)的底部正对导轨的位置设置有滑块(14),导轨上端面设置有一个滑槽,滑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15),滑块(14)扣入于滑槽内并与第二缓冲弹簧(15)一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智能启动系统包括一控制盒(3),控制盒内置有主板以及电源,导轨的滑槽内靠近智能启动系统一侧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20),第二缓冲弹簧(15)的另一侧与压力传感器(20)的一端接触,压力传感器(20)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板,电源为压力传感器、微型马达以及主板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升降机构(17)包括一固定盒(172),固定盒相对检修板一侧设置有一个开口的缓冲腔(174),缓冲腔内固定安装第三缓冲弹簧(173),检修板上正对缓冲腔设置有一缓冲块(175),缓冲块(175)滑动装入于缓冲腔(174)内并与第三缓冲弹簧(173)一端接触,所述转轴(176)固定安装在固定盒(172)的外侧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固定盒(172)的外部包裹设置一层硅胶密封层(171),固定盒通过硅胶密封层(171)与避让槽内壁面密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75)与缓冲腔(174)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状,缓冲块(175)的上下端分别与缓冲腔(174)上下面滑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挤压倾斜面(41)与第二挤压倾斜面(131)均为一个光滑面,检修板(18)采用一块金属板,检修板(18)外壁面包裹设置有橡胶密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卡优艾希杰渤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戴卡优艾希杰渤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55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