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皮下痛风石的中药外用化石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74370.3 | 申请日: | 202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4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超;彭江云;张贵华;凌丽;张娴;殷世云;李兆福;吴晶金;叶鹏;陈丽莉;李玲玉;狄朋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36/90;A61K9/06;A61P19/06;A61K35/618;A61K35/62;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张开 |
| 地址: | 65002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皮下 痛风 中药 外用 化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皮下痛风石的中药外用化石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皂角刺、山慈菇、生牡蛎、土茯苓、僵蚕、威灵仙、白芷、地龙、乳香、没药、石见穿、紫花地丁;本发明制研制的痛风化石膏作用温和,化石止痛效果显著,定期使用可以有效减小痛风石及软化新出现的痛风结节,可避免口服药物对消化系统的损伤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使用方便,无刺激,药物直达病灶,局部吸收而发挥疗效;我们相信痛风化石膏的研制开发成功,将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下痛风石的中药外用化石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增加,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若长期反复发病未得到控制,就易出现痛风石。痛风石的发生与病程的长短和血尿酸浓度的高低呈正相关性。一般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初次发作后10年出现痛风石,也有部分患者病程小于10年。初次发作若未治疗,痛风石5年患病率为30%,10年为50%,20年可达72%。痛风石是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周围组织反复发生的慢性类肉芽肿样反应,是慢性期痛风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一种继发的特征性损伤。痛风石生长在痛风患者的关节、肌腱、耳廓等部位,其发病率占痛风患者的20~30%,长期的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是以速溶性的尿酸盐形式存在,如果速溶性的尿酸盐增多,就会以慢溶性的尿酸盐形式沉积于各种组织中,形成痛风石。痛风石除常见于鹰嘴囊、跟腱、第一跖趾关节、耳廓和指腹等典型部位外,也可发生于少见部位,如脊柱旁可造成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支气管造成气道阻塞、心脏瓣膜、巩膜和乳房等。部分痛风石透过皮肤可看见白色结节,破溃后可向外分泌白色结晶物质。痛风石还可对关节周围组织包括骨、关节软骨和肌腱等造成严重损害,包括骨质侵蚀、骨赘、骨膜反应和软骨损害等,出现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强直、甚至导致关节功能残废。有些位于皮下组织的痛风石可以引起局部破溃、坏死,由于尿酸盐结晶的刺激以及不断从创面排出,使得创面愈合困难,形成慢性溃疡和难治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如何更好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痛风石的治疗除了长期口服药物降尿酸药,使血清尿酸水平达标,加速痛风石溶解,还有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溶解尿酸结石,只有手术切除治疗。现依据丰富的文献资料与临床经验,发明痛风化石膏,服务于广大痛风患者。我们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复加饮食不节、酗酒或进食肥甘厚味,以致损伤脾胃,失其运化,酿生水湿痰饮。水湿痰饮积聚不化,郁而化热,痰湿水饮得热煎灼则形成湿浊热邪相夹为患。湿浊挟热流注于下焦,脉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邪。湿浊瘀热痹着肢节,则产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红肿热痛。若反复发作,痰浊湿热之邪留滞筋骨、经络,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积聚于此出现痛风石。因此,痛风石形成的基本病机是痰浊热毒、气血淤滞。据此,以拔毒清浊、活血通络为法制定出痛风化石膏外治方;该药的发现将为有痛风石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中药外用化石膏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研制了一种治疗皮下痛风石的中药外用化石乳膏,该化石乳膏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特点;
一种治疗皮下痛风石的中药外用化石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皂角刺、山慈菇、生牡蛎、土茯苓、僵蚕、威灵仙、白芷、地龙、乳香、没药、石见穿、紫花地丁;上述成分按照以下重量配比:皂角刺25-35g、山慈菇15-25g、生牡蛎25-35g、土茯苓25-35g、僵蚕20-30g、威灵仙45-55g、白芷25-35g、地龙10-20g、乳香5-15g、没药5-15g、石见穿5-15g、紫花地丁10-2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43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脑血管锻炼用康复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院用无味消毒换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