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爬坡能力的驱动力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2382.2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2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朱纪洪;刘兆沛;杨佳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18 | 分类号: | B60W30/18;B60W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爬坡 能力 驱动力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爬坡能力的驱动力控制方法,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爬坡能力是车辆机动性能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于大角度斜坡的通过能力。在爬坡过程中,由于受力情况发生改变,车辆各轮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产生差异,导致各轮的抓地力不同。为提高车辆的爬坡行驶能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实时估计当前坡度信息,根据坡度大小解算各轮抓地力的比例大小,然后按抓地力比例调整各轮的驱动力,实现驱动力与抓地力大小的匹配,提升爬坡驱动力控制效能,具有爬坡能力强,控制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爬坡能力的驱动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爬坡控制性能是衡量车辆行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于无人自主行驶车辆必须依靠鲁棒性强、控制效果好的控制方法。由于受力情况的变化,车辆在爬坡状态下前边轮子所受支撑力大小与后边轮子所受支撑力大小产生差异,导致轮子之间的抓地力不同,尤其是在大坡度情况下,此时若仅通过增加驱动力的方式提高车辆的爬坡能力,一方面有可能导致前轮打滑、后轮驱动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有效爬坡,甚至产生溜车危险;另一方面造成前轮驱动控制能力无法有效利用,造成控制能量浪费,控制效能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爬坡能力的驱动力控制方法,以提高爬坡行驶过程中的控制性能。
一种提高爬坡能力的驱动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S1.用于实施所述提高爬坡能力的驱动力控制方法的系统,其至少包含k个独立的驱动轴,每个驱动轴含有两个驱动轮,k≥2,假设k个驱动轴位于同一平面内,根据车体当前的俯仰角姿态信息、车体自身的俯仰调整角,估计车体当前的坡度并判断其数值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S2.根据车体当前的坡度估计值按照静止平衡状态建立车体所受力和力矩的平衡方程,同时根据作用力之间的约束关系求解k个驱动轴所受法向力
S3.对k个驱动轴所受法向力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k个驱动轴所受法向力的比例系数[R1,R2,…,Rk],即其中i=1,2,..,k;
S4.根据车体行驶所需驱动力总控制量Tcmd和上述k个驱动轴所受法向力的比例系数[R1,R2,…,Rk]计算得到各驱动轴的驱动力控制量即并将其作为各驱动轴的驱动力控制指令,实现爬坡控制。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即可有效地提高车辆爬坡行驶能力,解决传统控制效能低、控制效果差的问题。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实时估计车辆当前坡度的大小,解算得到各轮的抓地力比例关系,然后按比例关系计算每个驱动轴所需的驱动力,实现了驱动力与抓地力的匹配,解决了爬坡过程中前轮驱动力控制量过剩的问题,提高了控制效能,同时保证了后轮驱动力控制量的大小,提高爬坡行驶能力和控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算法流程图。
图2:爬坡过程受力分析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此处所说明的方案只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为本申请的一部分,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2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