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车载终端的交通事故检测和报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8748.9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8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坡;龙超华;刘鹏;杨永刚;陈惠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理新源(佛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52;G08G1/16;G08B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杨帅峰;岳东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车载 终端 交通事故 检测 报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车载终端的交通事故检测和报警方法,通过智能车载终端识别交通事故并上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类型,使得交通拯救更加快速有效。智能车载终端能够利用内置的高精度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经计算和修正得出车辆当前的姿态和行驶状态,并以此来判断车辆是否发生了交通事故以及事故的等级,记录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位置并经过延时后报警和上报平台,为及时处理交通事故,拯救伤者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报警延时内加入手动取消报警的功能可以有效避免智能车载终端误报的可能性,提高交通事故上报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车辆交通事故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智能车辆的车载终端对交通事故进行检测与报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保有量越来越大,路况也日趋复杂,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显著增大。如何及时发现、定位和处理交通事故,对拯救生命,快速恢复道路通行有着积极作用。尤其当交通事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或者出现事故逃逸的违法行为时,能够及时、准确识别交通事故并及时报警对拯救伤者、还原交通事故过程显得更加重要。现阶段,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往往需要交通参与者人工操作才能进行报警,时效性较低,尤其当发生较严重交通事故,或者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以及事故后发生逃逸等违法行为时,都存在难以及时、准确地对事故进行定位的问题,不利于拯救伤者、还原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在交通事故尚未发生之前对车辆行驶状态进行必要的监控,实现对事故的及时判断和预报,是本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车载终端的交通事故检测和报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智能车载终端获取包含发动机转速和车速的整车数据、定位数据、加速度数据以及姿态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判断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
步骤二、根据获取的加速度值及相应的持续时间,确定车辆是否发生碰撞情况,并根据所述加速度值与持续时间,确定碰撞情况等级;
步骤三、根据获取的姿态数据确定车辆的俯仰角、翻滚角的变化幅度以及航向角变化率,确定车辆是否发生倾翻情况,并根据所述俯仰角、翻滚角的变化幅度与航向角变化率,确定倾翻情况等级;
步骤四、在车辆发生所述碰撞或倾翻情况后,根据车辆姿态数据、车速以及定位数据判断车辆是否处于静止状态,以及处于静止状态的持续时间;
步骤五、综合所述碰撞情况等级、倾翻情况等级以及是否处于静止状态,确定最终的事故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具体基于加速度值在小于预定值的持续时间内发生跳变的情况下,确定车辆发生碰撞情况;所述碰撞情况等级通过对加速度值和加速度变化率分别与相应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具体通过对俯仰角和翻滚角与相应的阈值分别进行比较确定是否发生倾翻情况;所述倾翻情况等级通过对俯仰角、翻滚角的变化幅度以及航向角变化率分别与相应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
进一步地,在确定最终的事故等级后,智能车载终端针对不同事故等级执行相应的延时后将事故等级、定位数据等报警信息及时上报;所执行的延时包括:
(1).车辆在静止状态时发生事故,根据倾翻情况等级以及车辆定位变化分别执行:①.不提供延时;②.提供短延时;③.提供长延时;
(2).车辆在行驶状态时发生事故,根据碰撞情况等级和/或倾翻情况等级和/或事故后的车速和/或车辆定位变化分别执行:①.不提供延时;②.提供短延时;③.提供长延时。
进一步地,在所述延时范围内,驾驶员能够取消将报警信息上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理新源(佛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理新源(佛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87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