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化的多端口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4953.8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许远忠;张勇;毛晶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光创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化 多端 器件 及其 封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简化的多端口光器件及其封装方法,应用于光器件领域,针对现有的多端口光器件存在的设计复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双芯片集成发射端TO与双速率接收端TO,实现四通道光信号传输;从而降低了多端口器件后段封装的端口数,从而极大的简化了生产的工艺和产品的成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端口光器件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接入网的普及和国家对提速降费的要求,10G接入网在OLT侧和ONU侧都需要在升级10G网络的同时兼容目前已经普及的2.5G网络,所以带宽兼容网络成为主流的应用。应运而成生的光器件也需要同时兼容10G和2.5的波长,这样三端口和四端口器件成为了主流产品。但是传统的多端口器件由于每个端口是单波长通道,导致器件的设计复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成本已经难以满足终端价格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双芯片集成发射端TO,降低多端口器件后段封装的端口数,从而极大的简化了生产的工艺和产品的成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简化的多端口光器件,采用双芯片集成发射端TO与双速率接收端TO,实现四通道光信号传输。
包括:双芯片集成发射端TO 1、聚焦透镜2、45°滤光片3、双速率接收端TO 6、0°滤光片7;双芯片集成发射端TO 1的出射光通过聚焦透镜2延伸焦距达到结构要求的焦点与光纤进行功率耦合,经滤光片3反射的光通过滤光片7后进入双速率接收端TO 6;
所述双速率接收端TO 6为双速率跨阻放大器和半导体探测器芯片封装的接收端TO。
所述双速率接收端TO 6通过双速率跨阻放大器的速率,同时根据光电模块设置的时序来控制两个波长光的光电转化。
还包括:金属本体4,所述将聚焦透镜2、45°滤光片3、0°滤光片7封装于金属本体4中。
所述双芯片集成发射端TO 1包括: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所述内部结构包括:L型金属支架13、MPD14(Multiple Plastic Duct,多孔路塑料输线管)、第一ALN(氮化铝)衬底15、包括两颗激光器芯片的光芯片16、合光系统17、第二ALN衬底18,所述外部结构包括:TO的底座12、平窗管帽11;
MPD 5贴在L型金属支架13的水平支架上;第二ALN衬底18贴在L型金属支架13的竖直支架上;包括两颗激光器芯片的光芯片16贴在第一ALN衬底15上;第一ALN衬底15和光芯片16成为COC再贴片到第二ALN衬底18上;合光系统17跟光芯片16进行耦合后,固定在第二ALN衬底18上;
所述内部结构通过L型金属支架13的水平支架组装到外部结构TO的底座12上,平窗管帽11通过焊接固定到TO的底座12上。
所述合光系统17包括:超平面光学薄膜透镜阵列171、两个偏振分光棱镜172、超平面光学薄膜透镜173;将两颗激光器芯片分别记为光源1与光源2,光源1于光源2发出的发散光经超平面光学薄膜透镜阵列171后变为准直光,光源1的准直光继续沿光轴传波,光源2准直光在经超平面光学薄膜透镜阵列171后,其偏振方向旋转90°,然后经两个偏振分光棱镜172转折后与光源1的准直光光路重合,合好的两束准直光经过超平面光学薄膜透镜173后汇聚于焦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简化的多端口光器件的封装方法,包括:
将聚焦透镜2、45°滤光片3、0°滤光片7组装到金属本体4中并用353ND胶水固定并固化,光纤接口5通过激光焊机方式与金属本体4固定;得到第一半成品;
将双芯片集成发射端TO 1与第一半成品进行功率耦合并通过激光焊点固定,得到第二半成品;
双速率接收端TO 6与第二半成品进行耦合并用胶水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光创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光创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49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发那科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扩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