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及其制冷、制热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9420.0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9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龙;李欣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1/20;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杨仁波;金玺 |
地址: | 201702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空调 系统 及其 制冷 制热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及其制冷制热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四通阀、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以及第二四通阀;压缩机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换热器,第一四通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第三接口,第一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通节流装置的入口;节流装置与第二换热器连通,第二换热器与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换热器与第二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连通;还包括可调进气格栅以及切换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电动车的空调系统制热过程中能耗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及其制冷制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是用户的一大痛点,而汽车空调能耗是影响汽车续航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在冬季采暖时采用电加热PTC(半导体电加热器)方式,直接消耗电能将车内空气加热,达到采暖的目的。冬天行车时,由于内循环条件下车内空气湿度升高,挡风玻璃容易起雾影响行车安全,往往都控制为外循环,让车外低温空气经过加热后吹向乘员舱,这种情况车外空气由-10℃甚至更低温度直接加热到人体舒适的30℃左右消耗的能耗过高,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的影响过大。
针对冬季空调损耗能耗过高问题,越来越多的车企考虑开发热泵系统,以期降低冬季空调采暖能耗,但目前热泵系统缺点也较为明显:1.系统较为复杂,且对零部件的性能要求较高,导致系统开发成本较高;2.车外换热器结霜时,传统热泵空调系统必须先对其进行除霜处理,除霜时车内温度会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了车内舒适性;3.在环境超低温情况下(-15℃~-30℃),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几乎无法进行制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电动车的空调系统制热过程能耗过高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其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四通阀、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以及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乘员舱外侧,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三换热器位于乘员舱内侧;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入口,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接口,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与外部空气换热的可调进气格栅,所述可调进气格栅受控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所述乘员舱内在内循环模式与外循环模式之间切换的切换装置。
采用上述空调系统进行乘员舱制热时,通过控制可调进气格栅关闭,使第一换热器无法与外部空气进行换热,高温高压冷媒的热量经过第一换热器几乎无损失,再通过控制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四通阀的位置切换以及切换装置将车辆调节为内循环模式,使第三换热器的冷媒与乘员舱的空气进行换热,实现了乘员舱的快速采暖,避免外循环模式引入外部空气进行制热导致温升较慢的问题;同时,由于乘员舱内空气经过第二换热器与其进行换热,使该空调系统制热过程中空气湿度能得到控制,保证行车时前挡玻璃不起雾。当该系统制冷时,控制可调进气格栅打开,并通过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四通阀的位置切换,使冷媒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及第三换热器,实现了冷媒的二次蒸发,实现了快速制冷。上述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效率较高,能耗较低。
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储液罐。储液罐能够自动适应负载的变化,调节冷凝压力使冷凝器工作于最佳工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94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