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品客户大数据适用匹配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8542.8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3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朱雯;龙麒任;何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控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19 | 代理人: | 林淡如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云龙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品 客户 数据 适用 匹配 系统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客户适用匹配系统,包括商家客户端、中心服务器和消费者客户端,所述商家客户端用于上传产品并提取出产品标签,所述消费者客户端用于根据用户的浏览和购买记录生成特征数据,所述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产品标签和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并将适用的产品信息发送至所述消费者客户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商家客户端提取的标签包括数值标签和通用标签,所述数值标签划分为若干等级;
所述消费者客户端生成的特征数据包括浏览特征数据和购买特征数据,所述浏览特征数据为商品的通用标签的累计浏览次数,所述购买特征数据为商品的数值标签的比值统计分布;
所述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浏览特征数据计算出每个通用标签Mi的重要指数P(Mi):
;
其中,N(M)表示通用标签M的浏览次数,i,j为下标,所述下标为数字或是中文;
所述中心服务器计算出所述商家客户端上传产品的标签配对指数Q:
;
其中P(M)i为标签池中所述产品中最大的n个产品自身通用标签的重要指数之一;
所述标签配对指数超过阈值的产品构成待选产品,所述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购买特征数据计算出待选产品的适用度U,并将适用度U高的产品发送至所述消费者客户端;
所述适用度U的计算公式为:
;
其中,A,B为任意两个数值标签的等级值,a为偏差值,函数Y(A,B,a)用于表示购买特征数据中数值标签比值F满足F=x:y,x∈[A-a,A+a]且y∈[B-a,B+a]的数量;
所述消费者客户端包括用户分析模块、定点投放模块和定点反馈模块,所述用户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用户的浏览及购物记录并生成特征数据,所述定点投放模块用于显示所述中心服务器发送的产品信息,所述定点反馈模块用于记录并反馈用户对产品消息的操作处理,所述消费者客户端由用户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状态,所述消费者客户端只在开启状态下与所述中心服务器连接并正常工作;
所述商家客户端包括产品输入模块和产品分析模块,通过所述产品输入模块需要输入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图片、产品尺寸、产品功能、产品价位,所述产品分析模块根据产品图片得出美观度标签,根据所述产品尺寸得出空间性标签、根据所述产品价位得出经济度标签,所述美观度标签、空间度标签和经济度标签为数值标签且均划分为多个等级,所述产品分析模块从所述产品功能的描述中提取出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得出若干个所述通用标签;
所述中心服务器将待选产品根据适用度由高到低排序并创建标签池,适用度最高的产品被发送至所述消费者客户端并将其通用标签投入至标签池中,其余待选产品进行适用度权重修正后重新排序,不断重复该过程直至所述消费者客户端接收的产品消息达到上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客户适用匹配系统,所述适用度权重修正为将所述待选产品的权重与原适用度相乘得到新的适用度,所述权重G为:
;
其中,Z为标签池中标签的总数量。
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客户适用匹配系统程序,所述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客户适用匹配系统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客户适用匹配系统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未经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854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校经费核算和绩效评价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高效抓框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