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无线电磁传动全向驱动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7878.2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邹渊;刘佳慧;张旭东;董玉刚;翟建阳;徐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0K7/00;B60R16/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爱涛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电磁 传动 全向 驱动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无线电磁传动全向驱动装置及系统,涉及汽车驱动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和初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驱动单元包括转向系统总成以及设置在转向系统总成上的次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转向系统总成包括转向结构以及设置在转向结构上的转向电机;次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分别与转向电机和车轮总成连接,初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与次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对置布置,以使车辆动力源通过无线传递方式传递至所述转向电机和所述车轮总成中的轮毂电机;转向结构还与所述车轮总成连接,在转向电机工作时带动车轮总成进行多方位转动。本发明达到了消除车辆底盘与驱动单元之间线束连接及提高车辆机动灵活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无线电磁传动全向驱动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由于其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控制灵活和转向灵活等优点,已成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并且部分实现商用化。但现有电动汽车仍然存在一个重要问题:
轮毂电机是通过线束方式连接电源和信号源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从底盘到车轮的电源线和信号线会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很可能由于电动汽车连续弯曲或受到道路碎片的冲击而断开,因此线束的连接方式会导致轮毂电机工作不稳定,故障率升高,且维修过程复杂繁琐的问题。
此外,传统车辆只能实现前后移动和一定转弯半径的最大转弯程度,不能实现横向移动和原地转圈(即零转弯半径),车辆机动灵活性有待提升。因此,消除车辆底盘与驱动单元之间的线束连接,并实现车辆全方位移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车用无线电磁传动全向驱动装置及系统,以达到消除车辆底盘与驱动单元之间线束连接及车辆全方位移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车用无线电磁传动全向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和初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转向系统总成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向系统总成上的次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
所述转向系统总成包括转向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向结构上的转向电机;
所述次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分别与所述转向电机和车轮总成连接,所述初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与所述次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对置布置,以使车辆动力源通过无线传递方式传递至所述转向电机和所述车轮总成中的轮毂电机;
所述转向结构还与所述车轮总成连接,在所述转向电机工作时带动所述车轮总成进行多方位转动。
可选的,所述转向结构包括行星齿轮组、转向臂套筒和转向节臂;
所述行星齿轮组设置在所述转向节臂的凹槽内,所述转向电机的下端与所述行星齿轮组连接,所述转向电机的上端与所述转向臂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转向节臂的一端设有与车体侧连接的第一铰接机构。
可选的,所述转向臂套筒包括空心方体结构、空心连接结构以及上下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
所述空心方体结构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车轮总成连接的第二铰接机构;
所述空心方体结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空心连接结构与所述空心圆柱体结构连接;
所述转向电机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结构内,所述车轮总成中的部分结构设置在所述空心方体结构内。
可选的,所述次级侧功率传输系统总成包括次级侧功率电子设备以及与所述次级侧功率电子设备连接的次级磁耦合结构;
所述次级磁耦合结构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结构内且位于所述转向电机上,所述次级侧功率电子设备设置在所述空心连接结构内。
可选的,所述次级侧功率电子设备包括谐振补偿电路、AC/DC逆变器、控制器、第一DC/AC逆变器、第二DC/AC逆变器和通讯模块;
所述次级磁耦合结构依次通过所述谐振补偿电路和所述AC/DC逆变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7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