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光转换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7141.0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6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陶真;吕梦冰;温正燊;左晋源;康永印;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8 | 分类号: | C08L51/08;C08L29/04;C08K3/30;C08F283/00;C08F220/18;C08F220/58;C08F283/02;C08K3/22;C08F226/10;C08F220/56;C08F222/38;C08L39/06;C08L33/12;C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转换 器件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光转换器件,该复合材料包括亲油性的连续相、分散在连续相中的第一非连续相和第二非连续相,以及位于第一非连续相和连续相界面处的乳化剂,乳化剂为油包水型表面活性剂,第一非连续相包括多个微结构,第二非连续相包括油溶性的波长转换材料,微结构包括水溶性的保护剂和用于分散保护剂的分散介质。由于水氧等不利物在继续进入含有波长转换材料的复合材料后会优先被微结构捕捉,从而保护了波长转换材料不被这些不利物侵蚀而失效,因此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和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光转换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鉴于量子点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光致发光器件、固体照明、显示器、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将量子点应用于上述领域,关键的步骤是将量子点器件化,其中量子点薄膜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现有的最常用的制备量子点薄膜的方法是,将量子点直接分散到聚合物中,然后通过喷涂、旋转涂膜等方法制备量子点薄膜。但量子点本身化学稳定性不足,容易与水氧反应,造成量子点发生失效变性,影响器件的发光性能。为了避免水氧侵袭量子点,通常在量子点薄膜上下两侧设置阻隔膜,阻隔膜能够对外界的水氧进行阻隔。但是水氧阻隔率越高的阻隔膜的价格越高,并且量子点薄膜的四个侧面没有阻隔膜包覆,水汽进入量子点薄膜后仍然会造成量子点材料的迅速失效。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包括亲油性的连续相、分散在上述连续相中的第一非连续相和第二非连续相,以及位于上述第一非连续相和上述连续相界面处的乳化剂,上述乳化剂为油包水型表面活性剂,上述第一非连续相包括多个微结构,上述第二非连续相包括油溶性的波长转换材料,上述微结构包括水溶性的保护剂和用于分散上述保护剂的分散介质。
可选地,上述微结构为液态、固态或凝胶态。
可选地,上述保护剂选自吸水剂、除氧剂、自由基捕捉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定义对照组复合材料与上述复合材料的区别仅在于不包括上述第一非连续相和上述乳化剂,上述对照组复合材料的折射率和上述复合材料的折射率的差值为±0.5以内。
可选地,上述微结构的初始平均尺寸小于0.5μm;将上述复合材料在空气中室温常压放置7~10天后,上述微结构的平均尺寸为0.8~1.5μm。
可选地,上述分散介质包括至少一种亲水性聚合物;优选地,形成上述亲水性聚合物的单体选自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上述连续相包括至少一种亲油性聚合物;优选地,上述亲油性聚合物选自聚酰胺、聚氨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二醇-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乙二醇、聚羟基丁脂酸、聚羟基烷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二元醇酯、聚羟基烷酸和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
可选地,上述吸水剂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吸水剂选自离子液体、聚乙烯醇、氧化铝、氧化镁、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镁、氯化钙、硅胶和铝硅酸盐中的一种。
可选地,上述除氧剂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除氧剂选自无机盐类除氧剂、有机基质类除氧剂或光敏感性染料脱氧剂,优选地,上述除氧剂选自亚硫酸盐、酶类、抗坏血酸、水溶性的光敏染料和水溶性的单线态氧受体中的一种。
可选地,上述自由基捕捉剂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自由基捕捉剂选自对苯醌、2-甲基-2-亚硝基甲烷、苯基-N-叔丁基硝酮和金属络合物猝灭剂中的一种。
可选地,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紫外线吸收剂选自纳米ZnO、纳米TiO2、滑石粉、水杨酸酯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中的一种。
可选地,上述分散介质包括至少一种有机溶剂,优选上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醇、异丙醇、丙酮、乙腈、二甲基亚砜、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7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