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海洋观测与水下回收的开架式水下拖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6920.9 | 申请日: | 2021-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1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向先波;周光照;刘传;杨少龙;向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34 | 分类号: | B63C11/34;B63G8/00;B63G8/14;B63G8/18;B63G8/24;B63B2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5 | 代理人: | 金茜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海洋 观测 水下 回收 开架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海洋观测与水下回收的开架式水下拖体,开架式水下拖曳体由控制舱、浮筒、舵机舱、可控舵板和支撑架组成,可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通过调整不同舵角,实现对水下拖曳体本身进行深度和姿态的控制。本发明的开架式水下拖曳体相比于仅有一对迫沉水翼的拖体,深度控制更加稳定,姿态控制效果更好。可作为水下自主航行器回收装置,采用坞站式回收,将水下自主航行器驶入拖体内部拖回水面。亦可作为搭载各种水下探测仪器的平台,提高水下探测精度和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水下航行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海洋观测与水下回收的开架式水下拖体。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发展,对海洋的观测已经进入立体观测阶段。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实现了对海洋表层大面积、实时和准实时同步观测。海面观测台、定点浮标等监测技术基本实现了对海气界面的长期、连续、定点观测。为了研究海洋里面的资源,找到海洋资源的储备信息,需要海洋探测技术的支持,目前无人水下观测技术主要分为水下拖体、无人遥控航行器和水下自主航行器三种。
水下拖体属于拖曳式无人水下航行器。它的工作方式为水面母船通过拖缆拖带着拖体在水下航行。拖体的主要动力由拖缆提供,也可安装推进器提供辅助动力。拖缆也作为通信缆,下达控制信息和收集传感器和拖体的状态信息。因此,拖体的航程基本由工作母船保障,可以进行长时间大范围航行。拖体可以根据任务需求的不同,搭载不同的水下探测器航行。对于海底资源探测,通过水下拖体进行近底探测比水面探测精度更高。而和其他近底探测方式相比,拖曳体因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且造价较低更受欢迎,但现有水下拖体航速与姿态不容易保持稳定。
在大多数情况下,无人水下航行器是需要重复利用的,在完成任务后必须能够被回收。因此,如何对无人水下航行器实现快速、安全、可靠地回收已成为无人水下潜航器技术的一个研究重点。一般而言,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回收方式可分为水面回收与水下回收两种。与水面回收方式相比,水下回收方式受海况影响小,速度快,更为隐蔽、灵活,已成为中小型无人水下航行器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水下回收方式主要有牵引回收、机械臂回收、直接对接回收和附着母艇回收等四种。其中,牵引回收和机械臂回收均采用中介装置与无人水下航行器对接,可避免无人水下航行器与母艇发生碰撞,但是对中介装置的位姿控制要求高。直接对接回收不需要中介装置,但是直接对接产生的碰撞可能损坏无人水下潜航器或者母艇。附着母艇回收可使无人水下潜航器直接降落并附着在母艇上,但这种回收方式需对母艇的外部结构做较大修改,相关技术的难度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海洋观测技术和水下回收技术的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海洋观测与水下回收的开架式水下拖体。通过对水下拖体机械结构和舵布置分析,具备保持深度和姿态稳定功能,可解决海洋仪器的运载过程中不稳定导致的观测数据精度低的问题,能够满足水下牵引回收对中介装置位姿控制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面向海洋观测与水下回收的开架式水下拖体。
一种面向海洋观测与水下回收的开架式水下拖体,用于搭载水下探测仪器进行海洋观测,所述开架式水下拖体包括控制舱1、上浮筒2.1、下浮筒2.2、可控舵板3、舵机舱4和支撑架5;所述开架式水下拖体上方设置有两个上浮筒2.1,下方设置有两个下浮筒2.2,所述控制舱1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四个圆管,控制舱1的四个圆管分别与上浮筒2.1和下浮筒2.2的前端焊接,所述支撑架5焊接在上浮筒2.1和下浮筒2.2的中部,所述上浮筒2.1的内部两端设置有舵机4.2,所述下浮筒2.2的两端分别与舵机舱4焊接,舵机舱4内部设置有舵机4.2,所述可控舵板3的一端与舵机4.2的舵机轴固接,另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上浮筒2.1或舵机舱4上的圆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69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粒径水泥稳碎石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共享汽车充电车位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