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5297.5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9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曹荣;王慧敏;曹敏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B11/095 | 分类号: | C25B11/095;C25B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孙小万 |
地址: | 3500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和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包括瓜环和Cu2O;为所述瓜环包覆所述Cu2O。通过调节金属前驱体盐的浓度和瓜环的量,即可得到不同尺寸和不同瓜环修饰层厚度的CB[n]‑Cu2O低维材料。本方法具有合成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且制备条件较温和,方法简易,无需特殊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环境保护和低维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大规模发展,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能源危机,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化石燃料的燃烧,将碳转变为二氧化碳(CO2)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会加重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人类所能做的就是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方式,是利用可再生电力,通过电化学CO2还原(CO2RR)将CO2转化为各种高经济附加值的有机小分子。以大气中的CO2作为碳源,既降低了大气中CO2的浓度,而且能够产生各种可再生能源和工业化学原料,同时解决了环境和能源问题。电化学CO2还原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实现CO2—碳氢化合物和醇等的转化,产物分布广泛。但是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电位高、产物选择性差,因为电化学CO2转化的关键在于高效催化剂的设计。
Cu作为唯一能产生甲烷(CH4)、乙烯(C2H4)、乙酸(CH3COOH)、乙醇(CH3CH2OH)等多电子产物且效率较高的金属催化剂,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虽然Cu能催化CO2还原为各种高经济附加值的有机小分子,但是产物分布广、起始电位相近,某一特定产物的选择性低。对于Cu基催化剂,研究表明活性物种为Cun+,但是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Cun+会变成Cu0,导致催化剂快速失活。因此Cu基催化剂的设计要求有两点:一是对Cu局部电子结构进行改进,促进到某一特定产物的转化;二是通过改性稳定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增加稳定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瓜环和Cu2O;所述瓜环包覆所述Cu2O。
可选地,所述瓜环包括具有式I~IV结构式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n=5~14;
优选地,n=5~8、10或14。
优选地,n=6,即CB[6]。
可选地,n独立地选自5、6、7、8、9、10、11、12、13或14。
可选地,n独立地选自5、6、7、8、10或14。
可选地,所述催化剂的粒径为10nm~10μm。
可选地,所述催化剂的粒径为10nm、20nm、30nm、40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200nm、300nm、400nm、500nm、600nm、700nm、800nm、900nm、1μm、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或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52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