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0350.2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4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付金凤;陈憼臣;苗海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26 | 分类号: | A61K35/26;A61K41/10;A61K9/08;A61P37/04;A61L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50025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移因子 口服 溶液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的制备方法,在传统的工业化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通常不易杀死病毒的较低温度(65~70℃)进行加热,在显著降低能耗、防止破坏物料中有效成分的同时能够有效杀灭脂包膜病毒,通过两次超滤可以有效去除非脂包膜病毒;采用升温‑保温‑降温的调配过程配合两次超滤,可以有效杀灭/去除物料中残留的病毒,同时能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充分提取,有效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适应原有工业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物料的处理、无需更新设备,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可有效节约成本,适于在传统化工生产线上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化制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转移因子由Lawrence于1949年从结核菌素通过人的血液传递中首次发现,可在个体间乃至种属间转移传递迟发型超敏反应或其它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将供体的细胞免疫性传递给受体正常的淋巴细胞,使其获得供体细胞的免疫性。转移因子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调节机体特异、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已在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转移因子是多肽-多核苷酸组成的复合物,一般认为猪脾转移因子溶液中含有多肽、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碱基及核酸降解产物、前列腺素等物质,因此目前工业化生产转移因子大多是以猪脾为原料。然而,一旦供体猪只发生了病毒感染,原料脾脏中也可能携带有这些病毒,并可能在加工过程中残留在转移因子溶液内,进而影响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如何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进行病毒灭活、同时不影响转移因子的品质,并且能够适应大批量物料的工业化处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猪脾用纯化水清洗,使用绞肉机将清洗过的猪脾绞碎并收集,加入纯化水、搅拌均匀后研磨,收集研磨液;
S2:将所述研磨液置于速冻冷库中,反复低温冻融三次;
通过反复冻融降低细胞膜稳定性,同时不会影响小分子物质的活性,从而能对活性物质进行充分提取;
S3:将解冻的物料边搅拌边升温,10min内升至65~70℃,保温15min,之后15min内降温至20℃以下,用1:1的稀盐酸调节物料的pH值至3.8~4.2,静置备用;
将物料升温至65~75℃,可以使蛋白质及部分有机物质通过温度范围的有效控制,对药液进行热变性、使有效物质溶出,同时能有效地去除/灭活病毒,且通过相关验证;在65~75℃保温15min,可以使其中的有效物质进一步分解,使大分子物质充分降解;之后,物料经过降温工序、降至20℃,使有效物质可以降解更加完全;
S4:低温下低速离心,收集上清液;
S5:对上清液进行两次超滤,两次超滤之间用20%NaOH调节pH至6.0~7.0,两次超滤之后收集超滤液并搅拌均匀,得到转移因子溶液;
通过两次超滤可以进一步去除上清液中残留的病毒,使消毒更加彻底;
S6:使用注射用水对所述转移因子溶液进行稀释,得到可用于分装的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S1的具体方法如下:
将猪脾缓化后用纯化水清洗三次,使用绞肉机将猪脾绞碎、收集、称重,每个不锈钢桶装量不超过8kg,之后加入绞碎脾重量1.5倍的纯化水,搅拌均匀,使用胶体磨研磨三次,收集研磨液备用。
上述方法可以对大批量物料进行充分研磨,在适应工业化生产条件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原料处理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0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