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新能源汽车数据插值的电压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9253.1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照生;徐昊骥;王震坡;刘鹏;林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367;G01R31/00;G01C21/34;G01C21/30;G01C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杨帅峰;岳东升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新能源 汽车 数据 电压 估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数据插值的电压估计方法,其对现有新能源汽车的电压数据采集与预测方式进行了改进,在传统的基于数学理论的插值手段基础上,考虑了车辆在实际运行路线中所经历的多种工况,有效提高了电压曲线的预测精度。通过电压的计算结果,还能够对由电子地图或卫星导航平台获取的行驶路线进行标定,在不进行复杂的导航数据获取、运算的前提下,以极其便捷的方式实现了车辆行驶轨迹的精确确定,从而使本发明具有了现有技术所不具备的诸多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新能源汽车数据对车辆电压进行插值估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日渐普及,针对车辆动力系统的实时故障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影响车辆性能和工作状态的指标如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健康状态SoH等尚缺乏直接测量的手段,因此在现阶段,获取精确的电压等电池工作参数对于准确估计动力电池的状态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源汽车在实车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相对于传统燃油车辆具有显著优势,如果能够有效加以利用则将实现诸多之前无法达到的作用,譬如随着新能源汽车云平台的建立,对单车行车轨迹的监控也更加便捷,而不同轨迹所对应的工况变化,也有助于提高电压估计的精确性。受限于数据采集处理成本限制,工程中多采用间隔采集结合插值的方式估计电压曲线,但由于现有的插值手段主要都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忽略了车辆实际运行中的多种复杂影响因素。因此,如何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实车工况进行电压估计,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数据插值的电压估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新能源汽车云平台收集车载电压、电流、SoC数据以及仪表盘速度数据,并对收集的所述数据进行清洗、剔除操作形成初步的数据集;
步骤2、确定车辆某次行驶过程中的起点和终点,并根据电子地图确定行驶途中可能经过的路线及地形数据;
步骤3、根据行驶途中的速度数据并结合电压、电流数据判断车辆在途中不同路段具体对应于以下三种工况中的哪一种:匀速工况、加速工况、减速工况;
步骤4、对于不同工况分别计算数据采集间隔中的电压插值;
步骤5、结合收集的电压数据以及计算得到的电压插值,构成车辆在该次形式过程中的完整电压曲线。
进一步地,所述匀速工况、加速工况、减速工况具体基于以下准则:
分别定义各采样时刻1……n对应的仪表盘速度为v1,v2,...,vn,电流为I1,I2,...,In,定义为U1,U2,...,Un,下标表示采样时刻,以及常量c;
各工况定义为:
1)匀速工况:前后间隔10s内速度没有发生变化,即vi-vi-1=0并且电压、电流在此期间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即Ii-Ii-1=0或者Ui-Ui-1=0;
2)加速工况:前后间隔10s内速度升高,即vi-vi-10,并且在电流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电压在此期间上升即Ui-Ui-1,或者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在此期间上升即Ii-Ii-10;
加速工况具体细分为变加速工况和匀加速工况,具体定义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