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伤口修复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9200.X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3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罗祥林;周良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C08J3/075;C08L5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吕玲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附 一体化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伤口 修复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伤口修复中的应用。所述一体化水凝胶包括具有组织粘附性和具有非组织粘附性的两种水凝胶。制备该水凝胶时,将粘附特性或非粘附性的单体预先溶解在多糖聚合物溶液中,首先将粘附特性或非粘附性水凝胶液注入指定位置,待其形成水凝胶后再在特定位置注入具有相反性质单体的水凝胶液;待两部分自愈合为一整块水凝胶后,引发自由基聚合,形成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非粘附部分可以直接接触伤口,避免日常更换中对新生肉芽组织造成损害,粘附性部分可粘接伤口附近的正常组织,从而将水凝胶固定在伤口处不脱落。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具有杀菌性能,能促进伤口修复,可用作为伤口敷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皮肤伤口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凝胶含有大量的水,作为敷料使用时能为皮肤伤口提供湿性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但是,大量水的存在使得水凝胶在与皮肤组织进行贴合时缺乏粘附性,使用过程中易脱落,故往往需要辅以其他医用粘附材料将其固定在伤口处,十分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工作者开发了多种具有自粘附性能的水凝胶,可以直接与伤口进行贴合。例如,受自然界中贻贝能够牢固贴在岩石上并能耐受海水冲击不脱落的启发,涌现出一系列以邻苯二酚结构为粘附元素的水凝胶,其中以多巴胺水凝胶和单宁酸水凝胶最具代表性。将酸性蛋白的成分甘氨酸引入到水凝胶中,该水凝胶通过与组织表面强烈的氢键作用,展现出了良好自粘附性能。研究人员受核酸碱基能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稳定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启发,以碱基化合物与丙烯酰胺构建了具有良好粘附性能的水凝胶。中国专利(CN11075346A)描述了一种以壳聚糖、海藻酸钙等物质构建的水凝胶敷料,该敷料具有良好的自粘附特性。
尽管自粘附水凝胶敷料在使用时不用辅以其他医用粘附材料,十分便捷,但日常更换会对伤口或新生的柔嫩组织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实际上,使用敷料对皮肤伤口进行修复或护理时,只需要将敷料牢固贴合在伤口周围健康的皮肤上,而不粘附伤口本身的水凝胶敷料有便于使用过程中的更换,更有利于伤口愈合。目前,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水凝胶敷料,既能自粘附于伤口皮肤上,使用时更便捷,又能不粘附伤口本身,更换时不对新生皮肤组织造成损害。因此,开发这样一种既不直接粘附伤口、本身又能固定于伤口处的新型水凝胶伤口敷料,更具有实用性,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水凝胶敷料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该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由具有粘附性的水凝胶和具有非粘附性的水凝胶组成,且两部分能够充分有效地结合为一体,其粘附部分可与伤口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粘接,十分方便,非粘附部分可以直接贴合伤口,更换过程中不会对新生皮肤组织造成伤害;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在皮肤伤口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同时由具有组织粘附性的水凝胶和具有非组织粘附性的水凝胶组成,两部分水凝胶通过动态交联和自由基聚合作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的粘附部分包括多糖高分子、带双键的单体、带双键的碱基物质、引发剂和交联剂;粘附部分包括质量分数为1~30%的带双键的碱基物质、1~50%的带双健的单体、0.01~5%的引发剂、0.005~0.5%的交联剂、0.1~30%的多糖,余量为水,总质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00%。
进一步的,所述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的非粘附部分包括多糖高分子、带双键的单体、带双健的两性离子单体、引发剂和交联剂;非粘附部分包括质量分数为1~30%的带双健的单体、1~50%的带双健的两性离子单体、0.01~5%的引发剂、0.005~0.5%的交联剂、0.1~40%的多糖和水,总质量百分含量之和为100%。
进一步地,上述粘附-非粘附一体化水凝胶的两部分中的多糖高分子为带醛基基团的氧化多糖与带氨基基团的多糖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