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臂和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7455.2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5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郝新;李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0G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国治;陈浩然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悬架的控制臂,其包括有:控制臂本体,具有与彼此固定的控制臂上片和控制臂下片;副车架连接部,用于与副车架相连接;转向节连接部,用于与转向节相连接,其中,在所述控制臂本体的靠近转向节的部位处设置有诱导结构,借助所述诱导结构,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能够诱导所述控制臂本体在所述诱导结构处发生弯曲变形。所述控制臂在满足对控制臂的强度的要求的情况下减少了轮胎在小偏置碰撞时侵入到乘客舱的量。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这样的控制臂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悬架的控制臂和具有这样的控制臂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前麦弗逊悬架系统中,控制臂用于连接车身和车轮,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麦弗逊悬架弹性动力学性能并且影响整车操控稳定性。这种控制臂的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寿命以及其它在极限工况下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小偏置碰撞的情况下,由于正面接触面积较小,汽车前纵梁可能基本没有参与变形吸能,只是少量地进行弯曲变形。进一步,如果前防撞梁较短,其有可能也不参与传递冲击能。由于参与变形吸能的零部件较少,轮胎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受力更早且更大,从而导致轮胎入侵乘员舱较严重。另外,考虑到对控制臂本身的强度、寿命以及在极限工况的性能方面的要求,不能够通过简单地削弱控制臂的强度来使控制臂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以便改善控制臂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的表现。
发明内容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悬架的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在小偏置碰撞的情况下具有改善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控制臂,用于汽车悬架,所述控制臂包括:
控制臂本体,具有与彼此固定的控制臂上片和控制臂下片;
副车架连接部,用于与副车架相连接;
转向节连接部,用于与转向节相连接,
其中,在所述控制臂本体的靠近转向节的部位处设置有诱导结构,借助所述诱导结构,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能够诱导所述控制臂本体在所述诱导结构处发生弯曲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控制臂,在所述控制臂下片的靠近转向节的部位处设置有所述诱导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控制臂,所述诱导结构位于所述控制臂下片的边缘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控制臂,所述诱导结构设置成凹槽,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所述凹槽诱导所述控制臂本体在靠近转向节的部位处发生弯曲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控制臂,所述凹槽具有矩形、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外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控制臂,所述凹槽具有椭圆形的外形,所述凹槽具有联接到所述控制臂本体的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过渡区域与所述第二过渡区域之间的平滑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控制臂,所述控制臂本体的控制臂上片和控制臂下片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且在所述控制臂上片和所述控制臂下片的边缘处形成焊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控制臂,所述副车架连接部能够构造为一体式的衬套。
根据本申请的控制臂在满足对控制臂的强度的要求的情况下减少了轮胎在小偏置碰撞时侵入到乘客舱的量。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这样的控制臂的汽车,因此能够具有上面所描述的优点。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臂,
图2以放大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臂的诱导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74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