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印机剔废分仓机构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5145.7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3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松;和江镇;方志斌;郭炳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6 | 分类号: | B07C5/36;B07C5/38;B07C5/34 |
代理公司: | 常州品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1 | 代理人: | 王涵江 |
地址: | 213161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印机 剔废分仓 机构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印机剔废分仓机构,设置于胶印机主体的前方,包括废品引导装置、吸附传送机构和剔废品第二收集仓,废品引导装置的一端与胶印机主体内的收纸仓连接,废品引导装置的另一端与吸附传送机构连接,吸附传送机构由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组成,第一传送部的输出端设有人工取样仓,第二传送部的输入端设置在第一传送部输出端之前,第二传送部的输出端连接剔废品第二收集仓。剔废品第二收集仓的设置有效解决胶印机剔废机构因大量废品排出或是出现连续剔废时,人工取样仓的储存量立告不足,造成的生产停机的问题;设置废品引导装置可准确高效的控制剔废品的通过与阻隔;吸附传送机构的设置能高效稳定将剔废品按要求分仓传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胶印机剔废分仓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胶印机加装的在线检测装置,基本上利用插标标示,或在每张产品上喷码、或在废品上喷墨作记号,之后再从众多整垛成品堆里依插标标示、或喷码号码或喷墨记号挑出废品剔除,增加作业的时间及不便。
现有的胶印机也有加装胶印机剔废分仓机构,但此分仓大多是人工取样仓,通过检测设备检测后的产品在传送过程中,根据检测结果提供的信息,由剔废分仓装置剔除掉不符合要求的废品,进入人工取样仓,其通常可以储存的剔废品数量有限,而每次开始生产时,会有较大量的废品会直接排出,或是当出现连续剔废时,人工取样仓的储存量立告不足,为免此种情况造成生产停机,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胶印机剔废分仓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胶印机剔废分仓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印机剔废分仓机构,设置于胶印机主体的前方,包括废品引导装置、吸附传送机构和剔废品第二收集仓,所述废品引导装置的一端与胶印机主体内的收纸仓连接,所述废品引导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传送机构连接,所述吸附传送机构由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组成,所述第一传送部的输出端设有人工取样仓,所述第二传送部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部输出端之前,所述第二传送部的输出端连接剔废品第二收集仓。
进一步地,所述废品引导装置包括若干第一挡纸杆和若干第二挡纸杆,所述第一挡纸杆设置在收纸仓上部,所述第二挡纸杆与第一挡纸杆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部包括引导压纸轮、第一吸风皮带、第一压纸轮和第一吸气轮,所述引导压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风皮带的后部上方,所述第一压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风皮带的前方,所述第一吸气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风皮带与第一压纸轮之间,且位于第一吸风皮带输出端的前下方;所述第二传送部包括第二吸风皮带、第二压纸轮、传输带和第二吸气轮,所述第二吸风皮带设置于第一吸风皮带输出端的前上方,所述第二压纸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风皮带输入端上方,所述第二吸风皮带由倾斜上升部和水平传输部组成,所述传输带设置于由倾斜上升部转为水平传输部的过渡处的上方,所述第二吸气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风皮带输出端的前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剔废品第二收集仓内设置升降盘,所述升降盘上设置有用于储存剔废品的栈板,所述栈板的上方四周围绕设置有第三挡纸板、后拍纸板和侧拍纸板,所述后拍纸板的下端设置有收纸托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纸杆的底部安装微型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风皮带输出端外侧设置有取样切换板,所述取样切换板平放时,剔废品从第一吸风皮带输出端流到人工取样仓,所述取样切换板转动倾斜至与第二吸风皮带倾斜上升部在同一平面或高出第二吸风皮带倾斜上升部时,剔废品流向第二吸风皮带,最终进入剔废品第二收集仓。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取样仓上方设置有风扇,所述剔废品第二收集仓(3)上方设置有风扇。
一种上述胶印机剔废分仓机构的控制方法:
(一)、当胶印机的视觉图像检测系统检测出印刷品为正常印刷品时,第一挡纸杆位于原始竖直位进行挡纸,正常印刷品落入到胶印机的收纸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5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答器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地铁牵引供电仿真数据可视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