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盖挖逆作条件下半悬挂预应力混凝土墙行车道及施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643726.7 申请日: 2021-06-09
公开(公告)号: CN113279428B 公开(公告)日: 2022-08-12
发明(设计)人: 艾鹏鹏;王宁;关渭南;耿大新;陈航;黄永虎;唐谟宁;祝俊华;杨超;谭成;贾笑;夏杨;黄耀明;朱熊涛;魏威;徐嘉龙;王明刚;李越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E02D29/045 分类号: E02D29/045
代理公司: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代理人: 刘文彬
地址: 332000 江西***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盖挖逆作 条件下 悬挂 预应力 混凝土 行车道 施工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盖挖逆作条件下半悬挂预应力混凝土墙行车道的施工方法,它包括型钢混凝土梁、车道板、侧墙、顶板、预应力侧墙和锚具,预应力侧墙包含吊预应力吊杆,预应力吊杆分为预应力钢束张拉端和预应力钢束固定端,且分别与顶板和车道板相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节约城市用地,缓解交通枢纽压力,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墙半悬挂式地下行车道,该地下行车道不仅能适应不同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施工快捷,节省道路建设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混凝土墙半悬挂式行车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盖挖逆作条件下半悬挂预应力混凝土墙行车道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城市公路行车道根据结构体系不同,一般由路面、路基与地基等结构组成,上部结构的荷载直接作用于路面传递给基础和地基,或者采用高架通过桥墩、桥台等下部结构将荷载传递给下部。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体系的道路结构,无论是地面上路面路基或高架都必将占用大量土地,进一步加大城市交通压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城市既有道路不能满足现有交通量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城市,城市道路建设由于土地及地形的限制变得非常复杂与困难,即使很多道路建设方案可行,也常常会由于成本过高而而不得不放弃原建设计划。此外因地形或多线路叠交等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将道路向地下建造,这时如果按照常规的道路建造方式,可能会耽误时间,甚至不能达到原本的结构要求。

如果能提供一种适应不同的地质及地形条件,同时施工快的地下行车道,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主要用于节约城市用地,缓解交通枢纽压力,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墙半悬挂式地下行车道,该地下行车道不仅能适应不同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施工快捷,节省道路建设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盖挖逆作条件下半悬挂预应力混凝土墙行车道及施工方法,它包括顶板,行车道板,侧墙,预应力侧墙,型钢混凝土梁,预应力吊杆,锚具、波纹管,行车道板左端与侧墙直接浇筑连接,行车道右端预应力侧墙下部通过预应力吊杆与上部顶板相连。

所述行车道混凝土:不得实用不得使用任何掺加氯化物的外加剂。用于预应力筋封端的混凝土为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

所述预应力吊杆:采用直径15.2mm,极限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的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性能应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纹线》(GB/T5224-2014)的规定﹔钢绞线不得有死弯、有死弯必须切除。

所述预应吊杆张拉控制应力暂定1395MPa,每根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为195kN,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之后,方可进行张拉。张拉时应采用应力控制,应变校核的方法进行,实测伸长值与计算值的偏差应在-6%-+6%范围之内。

所述型钢混凝土梁中型钢宜采用工字形轧制型钢或工字形焊接型钢。采用Q235-B、C、D级的碳素结构钢,Q345-B、C、D、E级或Q390-B、C、D、E级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型钢混凝土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C30级。当焊接型钢的钢板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并承受型钢混凝土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截面的高度和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4。

所述锚具:张拉端与固定端锚具分别采用QM15系列夹片式锚具和挤压锚,其静载锚固性能必须经过检验,满足《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的要求,夹片硬度要按要求进行抽检,并提供生产厂家或监测机构出具的硬度报告。

所述波纹管:用于有粘结预应力孔道的材料为镀锌波纹管﹐壁厚不应小于0.3mm。

所述预应力波纹管及钢绞线在梁柱节点处应先穿设,并设置预应力固定端锚具,然后再绑扎柱箍筋

所述水泥浆:有粘结预应力孔道灌浆采用3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控制在0.40-0.45之间,并掺入适量膨胀剂,以参加孔道注浆的密实性,水泥浆28天强度不得低于30MP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3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