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百香果黑斑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4276.7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7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曾黎明;李穆;巫辅民;李季东;蔡元保;庞新华;谢朝敏;黄思婕;潘如军;郑文武;李冰;叶雪英;雷刚志;林玉虹;黄锦媛;叶维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A01G1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地址: | 53000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百香果 黑斑病 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治百香果黑斑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药剂由壳聚糖、海藻酸钠、海洋酵母R.paludigenum、精氨酸和甘油制备而得,为涂膜液,使用时涂膜于百香果果实表面即可。本发明的药剂采用天然产物制备而得,不会产生残留造成污染,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还添加了海洋酵母R.paludigenum抑制病原菌链格孢菌的生长,添加精氨酸促进该拮抗酵母分泌几丁质酶的活力,从而增强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更好的防治百香果黑斑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果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百香果黑斑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百香果果实酸甜可口,风味浓郁,芳香怡人,制成果汁或饮料,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百香果黑斑病又称褐斑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果实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为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的病斑,病斑黑褐色或褐色。病果最终干缩,大部分脱落,病叶也大部分干枯脱落,不仅影响果实的味道,同时果实外观难看,难以销售;甚至影响果实采摘后的贮存与运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防治百香果黑斑病的主要措施为在幼果期至成熟期用药,大部分为化学药剂,但是频繁使用化学药剂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导致药效越来越差;另外化学药剂不易分解,残留在土壤和果实表面,造成百香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百香果黑斑病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治百香果黑斑病扩散,降低药剂对环境和果实的污染。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治百香果黑斑病的药剂,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组分组成:壳聚糖10~14份、海藻酸钠5~7份、海洋酵母R.paludigenum、精氨酸、甘油8~10份。
所述的防治百香果黑斑病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2~14份壳聚糖溶解于1%(v/v)的醋酸中,加入1~7份海藻酸钠和8~10份甘油,在80℃下搅拌混合1h,放入超声清洗机进行消泡,得到膜液;
(2)将海洋酵母R.paludigenum在NYDA斜面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划线接种后置于培养箱中28℃培养48h,重复传代两次,得到活化的酵母菌;将活化的酵母菌用接种环接入NYDB种子培养基中,在200rpm、28℃条件下培养24h至浓度为1×108cells/mL,得到菌液;
(3)按照膜液:菌液:精氨酸=(10~12):(0.5~1):(0.05~0.2)的体积比,将三者混合均匀成粘稠状,即得到防治百香果黑斑病的药剂。
本发明的的药剂为涂抹剂,使用时将药剂在百香果果实表面进行涂膜,常温下晾干后即可成膜覆盖在果实表面,从而对百香果果实进行保护。本发明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成涂膜药剂,两者均为天然产物,可以食用且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涂膜成膜后可以减缓果实的呼吸作用,减缓果实腐败,另一方面壳聚糖具有抑菌作用,可以抑制链格孢菌的生长,从而减少黑斑病的产生。在涂膜液中加入海洋酵母R.paludigenum,利用海洋酵母R.paludigenum的拮抗作用,与病原菌开展营养和空间竞争,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同时,以壳聚糖膜液为基质负载海洋酵母R.paludigenum,不仅为海洋酵母R.paludigenum提供了很大的生长空间,同时海洋酵母R.paludigenum能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生长原料进行生长,从而在细胞内积累更高水平的海藻糖,促进几丁质酶的分泌,该酶可以水解真菌细胞壁,从而显著增强拮抗效力。添加精氨酸可以从今分泌几丁质酶的活性,从而更好的抑制病原菌链格孢菌的生长,进而避免黑斑病的发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NYDA培养基的组分如下:葡萄糖10g、牛肉浸膏8g、酵母粉5g,定容至1000mL蒸馏水中,然后在121℃下灭菌20min,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4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