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频RGB切片与多属性融合的砂质水合物储层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3022.3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1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娟;何敏;李杰;靳佳澎;周吉林;卓海腾;张广旭;钱进;李元平;孙鲁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频 rgb 切片 属性 融合 水合物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为分频RGB切片与多属性融合的砂质水合物储层预测方法,首先基于“源‑渠‑汇”指导思想,选取研究靶区,基于温度数据计算研究区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在年代地层基础上,建立年代地层格架;随之在三维地层框架基础上,对海底到设定范围内地层,自动追踪三维地层;其次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分频处理为低‑中‑高分频数据体;然后对三套数据分别计算最大振幅、最小振幅、均方根振幅和相干属性体,并沿层分别提取各层位属性;对四种层位属性根据三原色原理融合分析,并对水合物地质要素识别及各异常区叠合,圈定异常区最多地区;最后利用软件和确定性反演技术对水合物阻抗及纵波速度等弹性参数反演,进而反演水合物饱和度体实现水合物富集区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水合物勘探领域,具体说是分频RGB切片与多属性融合的砂质水合物储层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水合物钻探及地球物理资料已经证实国际海域海底沉积物中广泛赋存天然气水合物,并发现了多种赋存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但是大量水合物岩心和测井资料揭示宽陆架背景与窄陆架背景下水合物储层物性差异很大。部分海域水合物钻探揭示窄陆架背景中陆源粗粒沉积物在深水-半深水环境更易沉积,作为有利的高饱和度水合物储层。虽然部分海域钻探揭示宽陆架背景下细粒粘土质粉砂地层中也可发育饱和度大于70%的孔隙充填型水合物矿体,但对于该背景下有利砂质储层发育区识别技术序列研究尚未开展。
国际上砂质水合物储层的岩心、测井与三维地震研究发现,孔隙充填型高饱和度水合物层主要富集于窄陆架背景下细砂-粗砂-砾石等相对较粗的沉积地层,水合物饱和度与沉积物粒度呈正比,而埋藏水道-天然堤-海底扇体是粗粒陆源碎屑物质有利储集区。高饱和度孔隙充填型主要发育于在水合物稳定带底界附近,具有高纵波速度、高电阻率、低伽马等测井特征,BSR上部强振幅反射的地震特征,其在空间通常具有一定规模,总厚度从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这种粗粒砂质水合物储层由于其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岩石物理性质,也是水合物试采最优越地区。
国际海域对窄陆架背景下砂质水合物储层识别、刻画和预测通常利用地震数据中BSR识别,振幅层属性提取等方法开展,但该流程方法在宽陆架背景下砂质储层较少的地质背景并不适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宽陆架背景由于复杂海底地质作用,通常会发育海底峡谷群、块体搬运堆积火山活动等一系列复杂沉积-构造作用,海底地层复杂多变,人工识别-追踪地层困难,且地层水平时局部BSR发育特征不明显,在缺少浅部钻井地区的水合物分布特征不明;第二,在地球物理角度上砂质储层与孔隙型水合物均为强振幅、高阻抗及高速度特征,因而通过地球物理特征难以对二者区分或对高饱和度砂质水合物储层鉴别。
因此,如何借助有限的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资料自身特征,基于水合物成藏理论方法,对宽陆架背景下砂质高饱和度水合物储层进行储层识别,有利砂质储层预测是进一步选取水合物试采和实现商业化开采有利靶区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国际海域对窄陆架背景下砂质水合物储层主要通过地震数据中BSR和强振幅等反射特征识别,沿含水合物地层提取振幅属性对水合物分布进行预测,但对于宽陆架背景下砂质储层发育少,水平地层和沉积复杂研究区该方法并不适用,无形中可能增加水合物钻探风险,降低钻探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基于地震分频和多属性融合分析技术对砂质水合物储层进行地球物理特征识别,并对水合物潜力区分布进行预测。本发明充分利用叠后地震数据频率域特征,在结合油气及水合物钻井岩石物理参数信息,实现高饱和度砂质储层在区域上的地球物理属性融合识别,有效刻画水合物潜力区分布。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分频RGB切片与多属性融合的砂质水合物储层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对深水-半深水海域进行海底沉积体系刻画,以识别得到有利陆源碎屑物质卸载区,作为研究靶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3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木炭生产用生物质废弃物粉碎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管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