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入口超限智能导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1733.7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0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图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17;G08G1/07;G08G1/09 |
代理公司: | 深圳余梅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9 | 代理人: | 陈余才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入口 超限 智能 导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高速入口超限智能导引系统,包括车辆超限检测系统和超限车辆引导系统;车辆超限检测系统设置在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前端的货车专用车道检测区域内,并且车辆超限检测系统用于不停车快速检测车辆信息;超限车辆引导系统用于引导超限车辆驶离高速入口。本发明的高速入口超限智能导引系统通过红绿灯、LED显示屏和闸机等子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站区广场中临时开辟一条驶离通道,待超限货车驶离后,所有车道即可恢复正常通行,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空间的同时,实现超限货车安全,快速驶离高速路口,从而避免了建设超限货车专用驶离车道,可节省社会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引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速入口超限智能导引系统。
背景技术
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高速公路入口治超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经入口称重检测为违法超限超载的货车,系统自动记录称重检测信息,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不予发卡,拒绝其驶入高速公路,实现“货车必检、超限禁入”。但由于称重检测设备在入口收费站处,发现违法超限超载货车后需要后面排队的车辆让出一条道来,才可以驶离高速路口,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会照成交通堵塞,由于整个过程是由人工指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现有的入口超限导引系统的如下:
1、通过动态称重系统对货车进行高精度不停车称重,并根据超限标准运算得到是否超限,同时将是否能够驶入收费站的信息显示到LED显示屏上,如果不超限驾驶人会根据LED显示屏提示的信息驶入收费站,如果车辆超限会有声音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栏杆机会自动降下,工作人员需引导车辆原路返回。
但此模式系统,当必须返回车辆所在车道车辆较多、形成长队时,原路倒车返回易引起交通堵塞;对于某些硬闯入栏杆机区域未返回或未按特定路线返回的车辆来说,现有的系统不能对这些车辆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对这些车辆的下次进入进行从严处理。
2、在前一种模式下加入栏杆机,通过设置出车道提供超限车辆返回的道路,且两个进车道合用一个出车道,减少出车道占据空间,通过多组栏杆机控制超限车辆的返回路线,以达到导引车辆驶离高速入口的目的。
但此模式系统,需要占用一条高速入口车道作为专属掉头车道,会照成资源浪费;同时在这种技术仅适用与大型的高速入口,不具备普及性现有技术效率偏低,该技术针对三轴以下的超限货车可以实现快速引导货车驶离,但对于四轴或以上的货车,因其是临近的两条车道,会存在货车掉头空间不足的问题,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交通堵塞,而且没有针对超限货车进行取证,以用于在货车不按规定驶离高速路口时将相关证据提交对应的执法部门,由执法部门强制超限货车驶离高速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速入口超限智能导引系统,包含车辆超限检测系统和超限车辆引导系统,通过红绿灯、LED显示屏和闸机等子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站区广场中临时开辟一条驶离通道,待超限货车驶离后,所有车道即可恢复正常通行,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空间的同时,实现超限货车安全,快速驶离高速路口,从而避免了占用超限货车专用驶离车道,可节省社会资源。
本发明中的高速入口超限智能导引系统,包括车辆超限检测系统和超限车辆引导系统;
车辆超限检测系统设置在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前端的货车专用车道检测区域内,并且车辆超限检测系统用于不停车快速检测车辆信息;
超限车辆引导系统用于引导超限车辆驶离高速入口。
优选的,车辆超限检测系统包括车辆外轮廓检测系统、称重检测系统、车牌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车辆识别与抓拍子系统;
车辆外轮廓检测系统用于识别获取运输车辆的轮廓信息;
称重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并获取运输车辆的车速、轴数、轴重和总重信息;
车牌识别系统用于识别运输车辆的车牌号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图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图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1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交互的参数标定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