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状光源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8600.4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9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四宫保纪;桥本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曲天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提供能够在布线层与电极的电连接构造中抑制连接不良的产生的面状光源及其制造方法。面状光源(100)具备:布线基板(110),其具有设有第一贯通孔(116a)以及第二贯通孔(116b)的绝缘层(116)与第一布线层(113)以及第二布线层(114);具有第一电极(124b)以及第二电极(124c)的光源(120);导光部件(130);第一布线部件(151),具有填充第一贯通孔内并电连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151a)和配置于绝缘层之下、与第一部分相连且与第一布线层相接的第二部分(151b);以及第二布线部件(152),具有填充第二贯通孔内且电连接于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152a)和配置于绝缘层之下、与第三部分相连且与第二布线层相接的第四部分(152b),在俯视时第一布线层与第二布线层配置为夹着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二贯通孔。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面状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灯中广泛利用有如下一种面状光源,其具备布线基板、配置于布线基板之上的光源、及配置于布线基板上并包围光源的周围的导光部件。
关于布线基板已知有如下构成,具有绝缘层、及设于绝缘层之下并与光源中的两个电极对应的两个布线层。作为这种布线基板中的各布线层与各布线层所对应的电极电连接的构造,已知有如下构造:在绝缘层设置两个贯通孔,在各贯通孔内配置导电部件,将各导电部件连接于对应的电极以及对应的布线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20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布线基板中的布线层与光源的电极的电连接构造中抑制连接不良的产生的面状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具备:布线基板,其具有:绝缘层,其设有相互分隔的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二贯通孔;第一布线层以及第二布线层,配置于所述绝缘层之下,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分隔;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布线基板上,具有相互分隔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导光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布线基板上,包围所述光源的周围;第一布线部件,其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填充所述第一贯通孔内,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该第二部分配置于所述绝缘层之下,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与所述第一布线层相接;以及第二布线部件,其具有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该第三部分填充所述第二贯通孔内,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该第四部分配置于所述绝缘层之下,与所述第三部分相连,与所述第二布线层相接,在俯视时,所述第一布线层与所述第二布线层配置为夹着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
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具备:布线基板,具有:绝缘层,其设有相互分隔的第一贯通孔以及第二贯通孔;第一布线层以及第二布线层,配置于所述绝缘层之下,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分隔;以及覆盖层,以使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露出的方式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覆盖所述第一贯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周围,并使所述第一布线层以及所述第二布线层的一部分露出;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布线基板上,具有相互分隔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导光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布线基板上,包围所述光源的周围;第一布线部件,其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填充所述第一贯通孔内,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该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经由所述覆盖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布线层之中从所述覆盖层露出的部分相接;以及第二布线部件,其具有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该第三部分填充所述第二贯通孔内,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该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相连,经由所述覆盖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布线层之中从所述覆盖层露出的部分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8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