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网装置及钢筋网笼的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9473.1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邬全兵;李小龙;张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B28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荟萃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网 装置 钢筋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网装置及钢筋网笼的组装方法。组网装置包括:网片支撑结构,设置于网片升降机构,网片支撑结构用于容纳多个依次排列的网片;网片升降机构的至少部分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网片支撑结构和位于网片支撑结构上的网片同步移动;第一悬臂结构位于网片升降机构的一侧,第一悬臂结构包括第一悬臂部,第一悬臂部沿竖直方向和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至少部分第一悬臂部能够穿设在网片内并以恒定间隔对至少一对网片的纵筋进行支撑,且在第一悬臂部的带动下,至少一对网片的纵筋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至卡扣结构的预设位置,将至少一对网片与卡扣结构卡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组网装置可以提高钢筋网片和卡扣结构的组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网笼成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网装置及钢筋网笼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板材内加入钢筋网笼以加强其结构稳定性,即将单片的钢筋网片与卡扣结构组合成为钢筋网笼后,再将钢筋网笼挂在钢钎上插入浇筑模箱。
现有技术中,将单片的钢筋网片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后组合成为钢筋网笼,这种组网方式一般由人工完成,而且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从而降低了单片的钢筋网片和卡扣结构组合成为钢筋网笼的组网效率,进而降低了整个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网装置及钢筋网笼的组装方法,上述的组网装置可以提高钢筋网片和卡扣结构的组装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网装置,组网装置用于组装网片和卡扣结构,组网装置包括:网片升降机构;网片支撑结构,设置于网片升降机构,网片支撑结构用于容纳多个依次排列的网片;其中,网片升降机构的至少部分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带动网片支撑结构和位于网片支撑结构上的网片同步移动;第一悬臂结构,位于网片升降机构的一侧,第一悬臂结构包括第一悬臂部,第一悬臂部沿竖直方向和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至少部分第一悬臂部能够穿设在网片内并以恒定间隔对至少一对网片的纵筋进行支撑,且在第一悬臂部的带动下,至少一对网片的纵筋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至卡扣结构的预设位置,将至少一对网片与卡扣结构卡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网片升降机构可以带动网片支撑结构以及设置在网片支撑结构上的至少一对网片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位于至少一对网片的最上方的纵筋可以沿竖直方向向卡扣结构所在的位置移动,然后在第一悬臂结构带动下,使上述纵筋可以与卡扣结构卡接配合,通过网片支撑结构对网片的预定位和第一悬臂结构对网片的精确定位,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片和卡扣结构的连接效率,从而提高了组网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悬臂部的一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凹槽与网片的纵筋配合。这样,当第一悬臂部沿竖直方向移动时,能够将网片的纵筋置于凹槽内,进一步地,当网片升降机构带动网片向上移动时,第一悬臂部也向上移动,凹槽为网片的纵筋提供卡入卡扣结构的力。
进一步地,第一悬臂结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悬臂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或者,第一悬臂部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悬臂。通过上述设置,在将纵筋卡入卡扣结构中时,可以在沿纵筋的长度方向实现对纵筋的支撑,从而避免纵筋因自身重力而发生变形,使纵筋能够更好地卡入卡扣结构中。
进一步地,组网装置还包括第二悬臂结构,第二悬臂结构包括与第一悬臂部对应的第二悬臂部,第二悬臂部和第一悬臂部位于网片升降机构的相对两侧,第二悬臂部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支撑在第一悬臂部的下方。这样,第二悬臂部可以支撑第一悬臂,从而避免第一悬臂因自身重力而发生变形,进而使第一悬臂的沿其长度方向保持水平,并且可以更均匀和稳定地将纵筋卡入卡扣结构中。
进一步地,组网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悬臂结构和与两个第一悬臂结构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二悬臂结构,两个第一悬臂结构能够相互远离,以分别对网片的位于最上方的纵筋和位于最下方的纵筋进行支撑。这样,可分别带动两个第一悬臂结构相互远离,以同时将网片分别卡入位于上方的卡扣和位于下方的卡扣内,完成自动化组网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94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