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制动故障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6450.5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0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金永泽;李艳恺;穆凌霞;辛菁;钱富才;冯楠;刘涵;梁莉莉;上官安琪;陈文斌;李思雨;韩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G06F30/15;G06F30/20;G06F111/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敏强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融合 列车 制动 故障诊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制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列车制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包括列车空气制动力B、列车运行基本阻力R1(v)、列车运行附加阻力R2(v,x),建立列车非线性制动状态空间模型;然后构建基于联邦卡尔曼的列车多源制动监测数据融合滤波,得到多源测量信息融合结果;最后选取递归最大期望辨识算法对数据融合结果分析,首先构造融合数据的条件数学期望,然后选取梯度下降法对所构建的数学期望进行优化,得到制动盘摩擦系数的辨识结果,进而给出诊断结果。本发明消除了传感器误差、传感器故障、监测频率不同、监测数据缺失、漂移等不利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列车制动模型与故障诊断框架,提高了诊断效率与诊断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制动故障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人们对列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到潜在工艺异常和部件故障的影响,列车系统故障频发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故障虽然在早期阶段可能并不严重,但这些故障的存在确实会降低系统性能。因此,尽早发现和识别任何潜在的异常和故障,并实施容错操作,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故障风险,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对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近些年,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列车监测数据也变得多种多样。因此,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价值,实现多源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对列车安全稳定运行与长久发展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制动故障诊断方法,消除了传感器误差、传感器故障、监测频率不同、监测数据缺失、漂移等不利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列车制动模型与故障诊断框架,提高了诊断效率与诊断精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列车制动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对列车制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包括列车空气制动力B、列车运行基本阻力R1(v)、列车运行附加阻力R2(v,x),建立列车非线性制动状态空间模型;
步骤2、构建基于联邦卡尔曼的列车多源制动监测数据融合滤波,得到多源测量信息融合结果;
步骤3、选取递归最大期望辨识算法对数据融合结果分析,首先构造融合数据的条件数学期望,然后选取梯度下降法对所构建的数学期望进行优化,得到制动盘摩擦系数的辨识结果,进而给出诊断结果。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1、列车空气制动力B表示为:
其中,d为制动缸直径,r为制动盘摩擦半径,Rc为车辆车轮直径,N为车辆闸片总数,P为制动缸空气压力,η为基础制动装置计算传动效率,γ为制动倍率,μA是列车制动盘的摩擦系数;
步骤1.2、列车运行基本阻力R1(v)表示为:
R1(v)=M×(c0+c1v+c2v2)×g×10-3
其中,M为定员质量,c0为滚动阻力系数,c1为其它机械阻力系数,c2为空气阻力系数,v为列车制动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步骤1.3、列车运行附加阻力R2(v,x)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64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