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星Ka扩频应答机测距零值标定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5260.1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赵美玲;盛开明;曾齐;唐敏;黄小虎;陈华;景桂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1/02 | 分类号: | G01S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ka 应答 测距 标定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Ka扩频应答机测距零值标定方法和系统,包括:设置Ka上下变频器的频率,设置测控基带设备的上下行测距信号,在测控基带解调后计算相应任务模式的测距值R1;将星上Ka应答机的上下行射频电缆通过混频器将上行测距信号和信号源连接,在信号源上设置上下行信号频率差值,通过混频器将上下行信号频率统一,通过测控基带设备测出标校模式的测距值R2;将任务模式的测距值R1减去标校模式的测距值R2,得到Ka应答机测距零值。本发明能够完成上下频率较大且地面上下变频器不能频率统一的卫星Ka应答机的测距零值标校,其测试结果有效为在轨测试应用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测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卫星Ka扩频应答机测距零值标定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卫星在轨测试和应用时,需要精确知道星地距离,故须在地面测试时标校出应答机的距离零值,以作为在轨测试时的参考和依据,传统多数卫星测控都是采用S扩频应答机较多,传统测距零值链路的搭建和上/下变频器频点范围可覆盖可进行统一设置。
但是卫星测控Ka扩频应答机,相较于传统通用的S扩频应答机的上频点和下频点差值大,常用的变频器无法进行上下频点统一,由于当前卫星任务种类增多,Ka扩频应答机在卫星测控中的应用日渐增多,所以需要一种卫星Ka扩频应答机测距零值标定方法,来完成卫星Ka扩频应答机测距零值的标定。
专利文献CN107797098B(申请号:CN201710800938.5)公开了一种基于测控数传一体化的距离零值校准方法和系统,该专利侧重于校准方法,应答机是S频段且使用的是校零变频器解决上下行射频特性不同,而与本发明的一种卫星Ka扩频应答机测距零值标定方法不同。
专利文献CN101510631B(申请号:CN200910073886.1)公开了一种基于Ka频率标准源的远程遥控标校设备,虽然该专利提出了远距离监控的远程控制标校设备,解决Ka频段测控站的角度标校和距离零值标校,但是与本发明的一种卫星Ka扩频应答机测距零值标定方法不同。
专利文献CN111060931A(申请号:CN201911060916.5)公开了卫星地面测控链路距离零值的高精度测量方法和系统,虽然该专利设计了回环组件测距离零值,且给出了测控链路故障点排查以达到高精度测量,但是与本发明的一种卫星Ka扩频应答机测距零值标定方法不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卫星Ka扩频应答机测距零值标定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卫星Ka扩频应答机测距零值标定方法,包括:
步骤1:将星上Ka应答机与地面Ka链路箱、Ka上下变频器、测控基带设备互连,设置Ka上下变频器的频率,设置测控基带设备的上下行测距信号,在测控基带解调后计算相应任务模式的测距值R1,并发送到测控基带设备;
步骤2:将地面Ka链路箱、Ka上下变频器、测控基带设备互连,再将星上Ka应答机的上下行射频电缆通过混频器将上行测距信号和信号源连接,在信号源上设置上下行信号频率差值,通过混频器将上下行信号频率统一,设置基带中频闭环模式,同时将上下行测距信号短码类型设置统一,通过测控基带设备测出标校模式的测距值R2;
步骤3:将任务模式的测距值R1减去标校模式的测距值R2,得到Ka应答机测距零值。
优选的,所述任务模式的测试路径为:
上行路径:测控基带设备→Ka上变频器→Ka链路箱→星上Ka应答机;
下行路径:星上Ka应答机→Ka链路箱→Ka下变频器→测控基带设备。
优选的,所述标校模式的测试路径为:测控基带设备→Ka上变频器→Ka链路箱和信号源→混频器→Ka链路箱→Ka下变频器→测控基带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52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