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护型车用轻质复合防弹装甲板及其制备、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3642.0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轶伦;张路阳;朱继进;张伟超;胡文海;韩飞;李青;张敏;祝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5/04 | 分类号: | F41H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伯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82 | 代理人: | 王福新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型车用轻质 复合 防弹 装甲 及其 制备 安装 方法 | ||
1.一种防护型车用轻质复合防弹装甲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面板腔体(1)、防弹基层(4)、粘接层B(5)、防弹内衬层(6)及背板层;
所述面板腔体(1)位于最外侧,作为车体外部直观面,为封闭壳体结构;面板腔体(1)内部设有粘接层A(2)及陶瓷层(3),所述陶瓷层(3)由多个多边形小陶瓷片组合粘接而成;所述粘接层A(2)为结构胶层,固定粘接内部的多边形小陶瓷片和外部的面板腔体(1);所述防弹基层(4)为防弹钢板;所述防弹内衬层(6)采用芳纶纤维层或聚乙烯纤维,通过酚醛改性树脂进行层层粘接,模压成型;所述面板腔体(1)与防弹基层(4)通过增强螺栓组件(10)连接,所述增强螺栓组件(10)包括螺栓、位于螺栓顶部的装甲板钢补强片(102)、双螺母(104)及套在螺栓上的装甲板钢垫圈(103),螺栓焊接在防弹基层(4)上,面板腔体(1)中部开孔套在螺栓上,外部通过双螺母(104)紧固缩紧;
所述背板层包括背板层A(7)、背板层B(8)及背板层C(9),所述背板层A(7)与防弹内衬层(6)粘接,所述背板层B(8)与背板层A(7)粘接,所述背板层C(9)与背板层B(8)粘接,所述背板层A(7)、背板层B(8)及背板层C(9)材质分别为XPE泡沫、ABS塑料及PVC,背板层B(8)厚度为2-3mm,背板层C(9)厚度为0.5mm-1mm;背板层B(8)与背板层C(9)通过吸塑成型,面向车体内部,背板层B(8)的另一侧粘贴背板层A(7)+铝箔+双面胶,通过预留支架及固定点进行卡扣连接或者螺栓连接固定于防弹基层上;背板层与防弹内衬层间通过XPE泡沫压紧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型车用轻质复合防弹装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腔体(1)使用铝合金或聚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型车用轻质复合防弹装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小陶瓷片为交叉排列于粘接层A内部的六边形陶瓷片,其材质为氮化硅陶瓷或碳化硅陶瓷或者碳化硼陶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型车用轻质复合防弹装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腔体(1)的壳体厚度范围为0.5mm-1mm,陶瓷层(3)厚度为3mm-12mm,防弹内衬层(6)厚度为5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型车用轻质复合防弹装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B(5)采用聚丙烯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型车用轻质复合防弹装甲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设计排布图,在未封闭的面板腔体(1)内部粘接多个多边形小陶瓷片,组成陶瓷层,达到正确的边界尺寸和孔位;
步骤2:在陶瓷层表面均匀涂胶,使其与面板腔体(1)内侧面粘接;
步骤3:封闭面板腔体(1),完成面板腔体-结构胶-陶瓷层-结构胶-面板腔体的复合预制件;
步骤4:将步骤3中的复合预制件放入压机模板,升温至110℃-130℃并保温、保压20分钟,然后保压冷却至100℃以下开模出板,水平放置待自然冷却至常温;
步骤5:背板层B(8)及背板层C通过吸塑成型,背板层B(8)的另一侧粘贴背板层A+铝箔+双面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型车用轻质复合防弹装甲板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装甲车身板表面摆放内置粘接层A及陶瓷层(3)的面板腔体(1),在车身上标记陶瓷层的每个螺栓孔位;
步骤2.在装甲车身板上依次焊装每块面板腔体(1)的螺栓,并采用焊接辅具保证螺栓与钢板表面的垂直度;
步骤3.在螺栓上依次披挂安装面板腔体(1)、装甲板钢垫圈(103)、双螺母(104)及装甲板钢补强片(102),并应采用弹性垫圈以防止双螺母松脱;
步骤4:背板层B(8)及背板层C通过吸塑成型,背板层B(8)的另一侧粘贴背板层A+铝箔+双面胶,通过预留支架及固定点进行卡扣连接或者螺栓连接固定于防弹基层上,背板层A与防弹内衬层(6)压紧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36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