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4342.0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8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鹏;刘彦;张向永;苏斌;关慧元;彭庭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3/20 | 分类号: | G05D3/20;H02S2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调节 能量 转化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包括太阳能收集模块、太阳能存储模块、智能识别模块、智能调节模块、光能转换模块、电能存储模块、电能显示模块、蓄电池模块、电量计量模块以及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本发明通过设置智能识别模块和智能调节模块,将太阳能板调节至光照最足的方向,起到充分收集太阳光的作用,光能转换模块,通过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实现了对太阳能光的利用,通过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的设置,实现了对各个模块的监测及控制,通过电量计量模块的设置,可以计算出平均每天路灯所使用的电量,便于及时收集太阳光,加强对太阳光的利用,进而延长了路灯的供电时间,解决了太阳能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太阳能节能领域发展迅速,如何能更快更多的将太阳能转换为人类可用的清洁能源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用于太阳能转换领域中太阳能系统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以进一步的改善。
现有利用太阳能供电的设施如太阳能路灯,通常是在每个设施上,如在太阳能路灯杆上,分别单独地安装太阳能板和储能电池即蓄电池,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直流电,然后直接用直流电或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来照明,但是太阳能板始终处于一个位置,不能转换,不能充分利用太阳光,供电时间短,利用率低。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中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不能转换太阳能板的方向,进而不能实现充分利用太阳能,导致供电时间短,利用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所述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包括:
太阳能收集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收集太阳光,实现太阳光的合理利用;
太阳能存储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将收集到暂时未转化的太阳能进行存储;
智能识别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识别太阳的方向,吸收更多的光能;
智能调节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调节太阳能板至太阳光光照最强的方向;
智能调节模块设置有光照强度采集模块、驱动模块和角度检测模块;
光照强度采集模块感知太阳光照的强弱,传递到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控制驱动模块改变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在太阳能电池板角度调整过程中,角度检测模块检测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
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内部设置有光电转换模块、电信号调整模块、温度感应模块和温度补偿模块;
光电转换模块利用光敏二极管将可见光照大小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电信号调整模块对电信号进行调整;
电信号调整完成后,通过温度感应模块中,温度感应模块感知温度差,利用温度补偿模块对光电信号进行温度补偿;
其中,温度补偿模块进行温度补偿的具体过程为:
BP由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组成,输入模式从输入层经隐含层逐层处理传向输出层;
BP网络的输出模型为:
其中,分别为神经网络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权值,n0,n1分别为模型输入节点数和隐含层节点数;
输出层神经元的激励函数一般f1默认为线性,隐含层中的神经元激励函数f2采用在(0,1)的S函数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4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