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4342.0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8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鹏;刘彦;张向永;苏斌;关慧元;彭庭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3/20 | 分类号: | G05D3/20;H02S2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调节 能量 转化 系统 | ||
1.一种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包括:
太阳能收集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收集太阳光,实现太阳光的合理利用;
太阳能存储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将收集到暂时未转化的太阳能进行存储;
智能识别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识别太阳的方向,吸收更多的光能;
智能调节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调节太阳能板至太阳光光照最强的方向;
智能调节模块设置有光照强度采集模块、驱动模块和角度检测模块;
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内部设置有光电转换模块、电信号调整模块、温度感应模块和温度补偿模块;
光电转换模块利用光敏二极管将可见光照大小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电信号调整模块对电信号进行调整;
电信号调整完成后,通过温度感应模块中,温度感应模块感知温度差,利用温度补偿模块对光电信号进行温度补偿;
其中,温度补偿模块进行温度补偿的具体过程为:
BP由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组成,输入模式从输入层经隐含层逐层处理传向输出层;
BP网络的输出模型为:
其中,分别为神经网络隐含层和输出层的权值,n0,n1分别为模型输入节点数和隐含层节点数;
输出层神经元的激励函数一般f1默认为线性,隐含层中的神经元激励函数f2采用在(0,1)的S函数模型为:
BP神经网络隐含层采用的传递函数为对数S型曲线,其输出范围在(0,1)之间;对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其中,U′in,P′n第n个样本神经网络输入、输出归一化值;
Uin,Pn,Uimax,Uimin,Pmax,Pmin第n个样本第i个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标定值及其最大最小值;
在目标矢量为T的情况下,通过信息的正向传递,得到误差函数为:
当输出层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将误差信号沿原来的通路返回并按一定的权值校正公式修改各层的权值,直到误差最小,最终达到期望的目标值;
光能转换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将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与太阳能收集模块、太阳能存储模块、智能识别模块、智能调节模块、光能转换模块、电能存储模块、电能显示模块、蓄电池模块和电量计量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和处理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太阳能的充分利用;
电能存储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实现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存储;
电能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对转换的电能实现实时的显示;
蓄电池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转换的电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时,使用蓄电池为路灯提供电量;
电量计量模块:与中央控制和处理模块连接,用于计算平均每个路灯每天所使用的电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调整模块对电信号调理具体过程为:
采用小波变换对电信号进行去噪,小波变换分解后,将低频率的电信号进行提取,获取对应的极值点;
将i的值设为1,获取第二层的低频信息,以上步获取的极值点为参考依据获得幅值升高的极值点,去除幅值降低的极值点;
重复上述过程,获取去噪调理后的电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能转换模块将太阳能转换为光能后,可利用逆变器将转换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可调节能量转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轴承座和电机;
轴承座上设置有转轴,转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转轴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43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