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6596.8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4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吕枫;徐昕;查欣;袁鹤翔;敬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蛇鳗形轻 作业 模块化 水下 自主 机器人 | ||
1.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多种模块舱,所述模块舱通过螺栓相互固定,所述模块舱的类型包括机械爪工具舱(1)、机械扳手工具舱(5)、动力舱(2)、电池舱(4)、扩展电池舱(6)和关节舱(3),所述机械爪工具舱(1)和机械扳手工具舱(5)分设于机器人本体两端,所述动力舱(2)、电池舱(4)和扩展电池舱(6)设于机械爪工具舱(1)和机械扳手工具舱(5)之间,通过关节舱(3)进行连接,由关节舱(3)调节所连接的两个模块舱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爪工具舱(1)包括机械爪(1-1)、第一摄像头(1-2)、第一照明灯(1-3)、机械爪工具舱外壳(1-4)和端盖(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头(1-2)的数量为2个,对称分布于机械爪(1-1)的两侧,所述第一照明灯(1-3)的数量为2个,对称分布于机械爪(1-1)的两侧,所述第一照明灯(1-3)的中心连线与第一摄像头(1-2)的中心连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扳手工具舱(5)包括机械扳手(5-1)、第二摄像头(5-2)、第二照明灯(5-3)、机械扳手工具舱外壳(5-4)和端盖(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摄像头(5-2)的数量为2个,对称分布于机械扳手(5-1)的两侧,所述第二照明灯(5-3)的数量为2个,对称分布于机械扳手(5-1)的两侧,所述第二照明灯(5-3)的中心连线与第二摄像头(5-2)的中心连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2)包括动力舱筒身(2-2),所述动力舱筒身(2-2)的两端设有端盖(7),所述动力舱筒身(2-2)的外侧设有天线(2-13)、第一推进器(2-3)和第二推进器(2-4),所述动力舱筒身(2-2)的内部设有动力舱支架(2-6),所述动力舱支架(2-6)通过法兰(9)与端盖(7)连接,所述动力舱支架(2-6)上设有调试模块(2-7)、单板计算机(2-8)、串口扩展模块(2-9)、配重板(2-10)、运动控制模块(2-11)和USB扩展模块(2-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器(2-3)的数量为2个,分设于动力舱筒身(2-2)的水平两侧,2个第一推进器(2-3)的推进方向一致且推进方向与动力舱筒身(2-2)垂直,所述第二推进器(2-4)分设于动力舱筒身(2-2)上远离第一推进器(2-3)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推进器(2-4)的推进方向互相垂直且各自推进方向与动力舱筒身(2-2)的角度均为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4)包括电池舱筒身(4-2),所述电池舱筒身(4-2)的两端设有端盖(7),所述电池舱筒身(4-2)的内部电池舱支架(4-4),所述电池舱支架(4-4)通过法兰(9)与端盖(7)连接,所述电池舱支架(4-4)上设有电池接线端子(4-5)、供电管理模块(4-6)、电池(10)、充电管理模块(4-8)和充电线圈(4-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电池舱(6)包括扩展电池舱筒身(6-2),所述扩展电池舱筒身(6-2)的两端设有端盖(7),所述扩展电池舱筒身(6-2)的内部设有扩展电池舱支架(6-4),所述扩展电池舱支架(6-4)通过法兰(9)与端盖(7)连接,所述扩展电池舱支架(6-4)上设有电池(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蛇鳗形轻作业模块化水下自主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舱(3)包括波纹管(3-3),所述波纹管(3-3)的两端设有端盖(7),所述波纹管(3-3)通过法兰(9)与端盖(7)连接,所述波纹管(3-3)的内部设有舵机(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65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