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imulink的汽车部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9908.2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4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李赞峰;张晓辉;曲辅凡;李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7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马倩倩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imulink 汽车部件 系统 仿真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imulink的汽车部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包括汽车部件系统模型和信号传递层。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Simulink的汽车部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汽车部件系统模型结构,充分利用信号分层、模型分层建模思想,从系统控制域和物理域出发信号逐层分解,部件逐层分解,为汽车各部件系统建模的规范性、可靠性提供参考,并针对汽车部件系统的控制部分引入高级算法模块,保证了控制模型信号处理、精度的准确性。同时,结合汽车实测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修正,保证仿真输出结果的准确性,保证建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缩短汽车研发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Simulink的汽车部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研发、生产、制造等设计流程已逐渐成熟,汽车产业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汽车行业中,仿真技术凭借其高效、快速、低成本等优势,在车辆的研发、制造、测试等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仿真建模方法的优化升级大大提高了系统建模的可靠性和规范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基于Simulink的汽车部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为整车各部件系统的仿真提供规范化建模方法,提高汽车仿真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对整车企业新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Simulink的汽车部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包括汽车部件系统模型和信号传递层,汽车部件系统模型包括控制域和物理域,信号传递层分别将输入信号传送给控制域和物理域,控制域接收到信号传递层传递信号进行控制域仿真建模操作,经控制域仿真建模操作处理后得到控制输出信号,并将控制输出信号通过信号传递层传送给物理域,同时物理域对信号传递层传递信号进行物理域仿真建模操作,经物理域仿真建模操作处理后得到物理输出信号,汽车部件系统模型还设有总线模块和端口自动连接模块,物理域再分别将物理输出信号、控制输出信号传送给总线模块,总线模块接收到物理输出信号、控制输出信号并对二者进行汇总,再将汇总后的输出信号传送给端口自动连接模块,端口自动连接模块对汇总后的输出信号处理后得到处理信号,并将处理信号通过信号传递层传送给控制域,完成一个周期仿真。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域仿真建模操作和物理域仿真建模操作同步进行,控制域仿真建模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1、信号流传递层将输入信号传递给控制域的输入模块,输入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命名规范化处理后,传递给控制域的高级算法模块;
S2、控制域的高级算法模块接收到输入信号,先通过聚类分析算法对输入信号进行分类操作后得到分类信号,高级算法模块内部对再分类信号进行计算处理操作,最后对计算处理后的分类信号统一进行滤波和平滑处理得到高级算法信号,并将高级算法信号传送给控制域的约束模块;
S3、控制域的约束模块接收到高级算法信号后,对高级算法信号经处理操作后得到约束信号,并将约束信号传送给控制域的指令模块;
S4、控制域的指令模块接收到约束信号后,对约束信号处理后得到指令信号,并将指令信号传送给控制域的修正模块;
S5、控制域的修正模块接收到指令信号后,对指令信号通过修正处理操作后得到修正信号,并将修正信号传送给控制域的输出模块;
S6、控制域的输出模块接收到修正信号后,经处理后得到控制输出信号,并将控制输出信号通过信号传递层传送给总线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物理域仿真建模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A1、信号流传递层将输入信号传递给物理域的输入模块,并通过输入模块信号传递给物理域的本体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9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