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imulink的汽车部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9908.2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4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李赞峰;张晓辉;曲辅凡;李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7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马倩倩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imulink 汽车部件 系统 仿真 建模 方法 | ||
1.一种基于Simulink的汽车部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部件系统模型和信号传递层,汽车部件系统模型包括控制域和物理域,信号传递层分别将输入信号传送给控制域和物理域,控制域接收到信号传递层传递信号进行控制域仿真建模操作,经控制域仿真建模操作处理后得到控制输出信号,并将控制输出信号通过信号传递层传送给物理域,同时物理域对信号传递层传递信号进行物理域仿真建模操作,经物理域仿真建模操作处理后得到物理输出信号,汽车部件系统模型还设有总线模块和端口自动连接模块,物理域再分别将物理输出信号、控制输出信号传送给总线模块,总线模块接收到物理输出信号、控制输出信号并对二者进行汇总,再将汇总后的输出信号传送给端口自动连接模块,端口自动连接模块对汇总后的输出信号处理后得到处理信号,并将处理信号通过信号传递层传送给控制域,完成一个周期仿真;
所述控制域仿真建模操作和物理域仿真建模操作同步进行,控制域仿真建模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1、信号流传递层将输入信号传递给控制域的输入模块,输入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命名规范化处理后,传递给控制域的高级算法模块;
S2、控制域的高级算法模块接收到输入信号,先通过聚类分析算法对输入信号进行分类操作后得到分类信号,高级算法模块内部对再分类信号进行计算处理操作,最后对计算处理后的分类信号统一进行滤波和平滑处理得到高级算法信号,并将高级算法信号传送给控制域的约束模块;
S3、控制域的约束模块接收到高级算法信号后,对高级算法信号经处理操作后得到约束信号,并将约束信号传送给控制域的指令模块;
S4、控制域的指令模块接收到约束信号后,对约束信号处理后得到指令信号,并将指令信号传送给控制域的修正模块;
S5、控制域的修正模块接收到指令信号后,对指令信号通过修正处理操作后得到修正信号,并将修正信号传送给控制域的输出模块;
S6、控制域的输出模块接收到修正信号后,经处理后得到控制输出信号,并将控制输出信号通过信号传递层传送给总线模块;
所述物理域仿真建模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A1、信号流传递层将输入信号传递给物理域的输入模块,并通过输入模块信号传递给物理域的本体模块;
A2、物理域的本体模块接收输入信号,通过经验查表方式或者实际部件测试数据得到该部件系统本体模块输出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控制输出信号作为指令信号将最大值和最小值与指令信号相乘后输出,作为本体模块的物理输出信号传送给总线模块;
A3、总线模块接收到物理输出信号、控制输出信号并对二者进行汇总,再将汇总后的输出信号传送给端口自动连接模块;
A4、端口自动连接模块对汇总后的输出信号处理后得到处理信号,并将处理信号传送给控制域的输入模块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imulink的汽车部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的所述分类信号包括机械信号、电信号、热力学信号和液压信号,机械信号、电信号、热力学信号和液压信号均传送至高级算法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Simulink的汽车部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级算法模块包括滤波平滑处理子模块及均与其信号连接的机械信号计算子模块、电信号计算子模块、热力学信号计算子模块和液压信号计算子模块,机械信号计算子模块用于接收机械信号,并对机械信号进行响应延时处理后将结果发送给滤波平滑处理子模块,电信号计算子模块用于接收电信号;并对电信号处理后将结果发送给滤波平滑处理子模块,热力学信号计算子模块用于接收热力学信号,并对热力学信号处理后将结果发送给滤波平滑处理子模块,液压信号计算子模块用于接收液压信号,并对液压信号处理后将结果发送给滤波平滑处理子模块,滤波平滑处理子模块接收分类信号进行滤波和平滑处理得到高级算法信号,将高级算法信号传送给控制域的约束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99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