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纤维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8300.8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8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盛和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和深 |
主分类号: | B01J20/12 | 分类号: | B01J20/12;B01J20/28;D01D1/02;D01D11/06;B01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财易清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李春连 |
地址: |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孔纤维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纤维棉技术领域,将玄武岩纤维和无机盐混合粉碎后加热至熔融,加入二氧化硅/蒙脱土纳米球后,混匀纺丝,纺出的丝沉积在负载多壁碳纳米管的基盘上,然后浸入到水中溶解,晾干,拉拔,得到玄武岩/碳纳米管复合多孔纤维棉。本发明材料上采用玄武岩原料、无机盐、二氧化硅/蒙脱土纳米球、多壁碳纳米管,经过备料、熔融、混合、纺丝、溶解、干燥等工艺,制成多孔维棉,成品整体的保水、吸油、排水性能好,还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可用于保温建筑材料和油水分离材料中,并且整个制作过程中操作难度低,加工简单,成品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纤维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多孔纤维棉产品主要由特制无机纤维棉和外包装组成,属于绿色环保无机纤维制品,产品适用于海绵城市低影响雨水综合利用领域,能够吸收雨水,连续地对雨水进行渗透、存蓄、缓冲和排放,有利于雨水的就地消纳和利用补充地表水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可有效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节约雨水管网的投资。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出现的新型无机环保绿色高性能纤维材料,是未来我国重点发展的四大高性能纤维之一,它是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铁和二氧化钛等氧化物组成的玄武岩石料在高温熔融后,通过纺丝工艺制备而成的。玄武岩连续纤维不仅稳定性好,而且还具有电绝缘性、抗腐蚀、抗燃烧、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而且,玄武岩纤维的生产工艺产生的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废弃后可直接转入生态环境中,无任何危害,因而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材料。玄武岩纤维已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摩擦材料、造船材料、隔热材料、汽车行业、高温过滤织物以及防护领域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将玄武岩纤维可形成玄武岩纤维棉,但是现有的玄武岩纤维棉存在密度大、强度不够、油水分离性能差等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孔纤维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材料上采用玄武岩原料、无机盐、二氧化硅/蒙脱土纳米球、多壁碳纳米管,经过备料、熔融、混合、纺丝、溶解、干燥等工艺,制成多孔维棉,成品整体的保水、吸油、排水性能好,还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可用于保温建筑材料和油水分离材料中,并且整个制作过程中操作难度低,加工简单,成品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纤维棉的制备方法,将玄武岩纤维和无机盐混合粉碎后加热至熔融,加入二氧化硅/蒙脱土纳米球后,混匀纺丝,纺出的丝沉积在负载多壁碳纳米管的基盘上,然后浸入到水中溶解,晾干,拉拔,得到玄武岩/碳纳米管复合多孔纤维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粉碎:将玄武岩纤维、无机盐进行粉碎,过筛,得到混合粉料;
S2.加热融化:将步骤S1中混合粉料加入高温炉中,加热至1550-1650℃,使得粉料融化制成溶液;
S3.混合:向步骤S2中的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蒙脱土纳米球,并搅拌混合均匀,制成纺丝溶液;
S4.纺丝:将步骤S3中的纺丝溶液进行纺丝,纺出的丝沉积在负载多壁碳纳米管的基盘上,从而与碳纳米管组装形成玄武岩/碳纳米管纤维棉;
S5.溶解干燥:将步骤S4得到的玄武岩/碳纳米管纤维棉浸入到水中溶解,超声波震荡,晾干,用滚筒以10-20r/min的速度拉拔,得到玄武岩/碳纳米管复合多孔纤维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无机盐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钠、硫酸钾、硝酸钾、硝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氧化硅/蒙脱土纳米球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和深,未经盛和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83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