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石墨冷铁解决立浇缸盖孤立热节心部缩松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4972.3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3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B22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嘉湃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8 | 代理人: | 卞永如 |
地址: | 44201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石墨 解决 缸盖 孤立 热节心部缩松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石墨冷铁解决立浇缸盖孤立热节心部缩松的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用待加工的蠕铁缸盖,并根据实际加工需要在蠕铁缸上需要加工螺栓的位置做好标记,步骤2:将砂芯顶盖以及砂芯底盖与蠕铁缸盖进行比对,并在砂芯顶盖上正对待加工螺栓孔位置开设顶盖芯侧冷铁限位孔,在砂芯底盖上正对待加工螺栓孔位置开设顶底座芯侧冷铁限位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石墨材料制作贯穿式冷铁,加快了蠕铁缸盖孤立热节心部热量的传递,使得孤立热节心部缩松发生率相对之前加工方式下降了80%,大大提高了蠕铁缸盖的加工质量,节省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石墨冷铁解决立浇缸盖孤立热节心部缩松的工艺。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目前针对缸盖类零件孤立热节,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保温冒口补缩、局部涂刷冷激涂料或采用钢/铁质冷铁冷激,在目前提升制造效率条件背景下,传统的冒口及刷冷激涂料难以实现对缩松的有效应对能力,同时钢/铁质的冷铁材料对一些心部的缩松导热效果有限,无法进一步降低心部的缩松比率,从而使得铸件报废率较高,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石墨冷铁解决立浇缸盖孤立热节心部缩松的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利用石墨冷铁解决立浇缸盖孤立热节心部缩松的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用待加工的蠕铁缸盖,并根据实际加工需要在蠕铁缸上需要加工螺栓的位置做好标记;
步骤2:将砂芯顶盖以及砂芯底盖与蠕铁缸盖进行比对,并在砂芯顶盖上正对待加工螺栓孔位置开设顶盖芯侧冷铁限位孔,在砂芯底盖上正对待加工螺栓孔位置开设顶底座芯侧冷铁限位孔;
步骤3:在蠕铁缸盖加工出相应的螺栓孔,并将蠕铁缸盖与砂芯底盖以及砂芯底盖进行装配;
步骤4:将石墨冷铁由顶盖芯侧冷铁限位孔处插入到蠕铁缸盖上相应的螺栓孔内,以实石墨冷铁的定位,同时利用石墨冷铁的高导热性对蠕铁缸盖深孔区域缩松进行改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待加工的蠕铁缸盖有38个φ30直径的螺栓孔,所述步骤3中加工出的螺栓孔直径为φ1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石墨冷铁的直径为φ14,单边留1.5mm余量。
进一步的,所述砂芯顶盖侧局部定位间隙单边0.3mm,其余大部分间隙放开避免擦砂,所述砂芯底盖侧定位孔起始段单边间隙1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利用石墨材料制作贯穿式冷铁,加快了蠕铁缸盖孤立热节心部热量的传递,使得孤立热节心部缩松发生率相对之前加工方式下降了80%,大大提高了蠕铁缸盖的加工质量,节省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石墨冷铁解决立浇缸盖孤立热节心部缩松的工艺中石墨冷铁的装配定位工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蠕铁缸盖;2、顶盖芯侧冷铁限位孔;3、石墨冷铁;4、底座芯侧冷铁限位孔;5、砂芯顶盖;6、砂芯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石墨冷铁解决立浇缸盖孤立热节心部缩松的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锻造有限公司,未经东风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4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