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系统继电器粘连检测及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4599.1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梅;沈家俊;张静雅;赵国华;吴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R31/378;G01R31/392;G01R31/36;H02J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赵中英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系统 继电器 粘连 检测 保护 方法 | ||
1.一种电池系统继电器粘连检测及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各继电器进行粘连检测,检测各继电器处设置的检测点电压信号以及电池包两端电压,并根据检测点电压与电池包两端电压之间压差判断继电器的粘连状态;各继电器粘连检测包括总负继电器粘连检测,其检测方法包括:在BMS上电后,未闭合任何继电器,检测总负继电器的检测点电压,当总负继电器检测点电压与电池包两端电压之间小于设定电压阈值X(v)时,判断总负继电器粘连,否则未粘连;其中总负继电器检测点为继电器的主触点中与用电器连接一侧,检测电压为总负继电器检测点与电池包正极之间的电压;各继电器粘连检测包括总正继电器粘连检测,其检测方法包括:在BMS上电后,检测总负继电器未闭合,检测总正继电器的检测点电压,当总正继电器检测点电压与电池包两端电压之差小于设定电压阈值X(v)时,判断总正继电器粘连或预充继电器粘连;其中总正继电器检测点为总正继电器的主触点中与用电器连接一侧,其检测点的电压为总正继电器检测点与电池包负极之间的电压;各继电器粘连检测包括慢充充电继电器粘连检测,其检测方法包括:在BMS上电后,检测慢充充电继电器未闭合,检测慢充充电继电器的检测点电压,当慢充充电继电器检测点电压与电池包两端电压之差小于设定电压阈值X(v)时,判断慢充充电继电器粘连;其中慢充充电继电器检测点为慢充充电继电器与慢充电路连接的回路上;其中其检测点的电压为慢充充电继电器检测点与电池包负极之间的电压;各继电器粘连检测包括快充电继电器粘连检测,其检测方法包括:在BMS上电后,检测到充电CC2信号,检测快充充电继电器未闭合,检测快充充电继电器的检测点电压,当快充充电继电器检测点电压与电池包两端电压之差小于设定电压阈值X(v)时,判断快充充电继电器粘连,否则判断为未粘连;其中快充充电继电器检测点为快充充电继电器与充电机连接的回路上;其中其检测点的电压为快充充电继电器检测点与电池包负极之间的电压;各继电器粘连检测包括加热继电器粘连检测,其检测方法包括:BMS上电后,检测加热继电器检测点电压,当加热继电器检测点电压与电池包两端电压之差小于设定电压阈值X(v)时,判断加热继电器粘连,否则为未粘连;其中加热继电器检测点为加热继电器与加热模块连接的回路上;其中其检测点的电压为加热继电器检测点与电池包负极之间的电压;对各继电器检测完成后,当未发生粘连故障时,整车上电工作;
当检测到继电器粘连故障后:充电时,BMS检测到总负继电器粘连后,禁止充电继电器闭合,并禁止充电机开启充电;检测到充电继电器粘连后,立即切断总负继电器,并禁止充电机开启充电;
放电时,BMS检测到总负继电器粘连后,禁止主正继电器闭合,且发送“电池组持续放电功率”和“电池组瞬间放电功率”均为0,并上报整车;BMS检测到主正继电器粘连后,立即切断总负继电器,且发送“电池组持续放电功率”和“电池组瞬间放电功率”均为0,并上报整车;未检测到粘连故障车辆上电工作后,当处于上电预充时,预充完成增加时间维度同时判断,当预充时间大于设定的时间阈值t且满足预充要求后完成预充步骤;
下电时,VCU应考虑继电器动作时间,从接收BMS断开主正继电器状态开始计时,并在计时达到设定的延时时间后给电机控制器发主动泄放指令;
所述检测方法至少具备6路高压检测,6路高压检测中,1路固定用于PACK总压检测,1路用于总负粘连判断;用HV1电压进行PTC继电器粘连判断,来防止PACK端出现虚压;下电检测粘连受电机控制器内容性负载影响,从BMS接收CAN总线中VCU给MCU发送的主动泄放指令开始计时,时间等于t S时仍然检测到HV1电压与总正切断时HV1电压压差小于X(v),判断为继电器粘连故障,其中t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459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