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连线设计方法及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3438.0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3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姜泽雄;陈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94 | 分类号: | G06F30/394;G06F30/392;G06F30/39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彭久云;刘晓冰 |
地址: | 300392 天津市华苑产业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连 设计 方法 装置 芯片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一种互连线设计方法、互连线设计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互连线设计方法包括:确定待设计的布线层中需要互连线的至少一组端子以及至少一组端子的连线区域,其中,布线层包括多个功能模块,连线区域在多个功能模块之间,至少一组端子中的每一组端子包括分别属于不同模块的多个端子;采用扩散遍历法在连线区域内依次确定至少一组端子中每一组端子的互连线;以及检验至少一组端子的互连线是否满足要求。该互连线设计方法可以应用于例如芯片的布线层的互连线设计,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走线布局并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互连线设计方法、互连线设计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的后端设计中,大型芯片通常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方法,将芯片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随着芯片规模越来越大,芯片顶层划分模块越来越多,模块之间的互连总线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芯片的高性能的要求,如何高效的规划顶层互连走线,寻找最佳路径,直接影响芯片实现的迭代时间,如果规划不合理,会占用大量绕线资源,增加芯片的面积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互连线设计方法,包括:确定待设计的布线层中需要互连线的至少一组端子以及所述至少一组端子的连线区域,其中,所述布线层包括多个功能模块,所述连线区域在所述多个功能模块之间,所述至少一组端子中的每一组端子包括分别属于不同模块的多个端子;采用扩散遍历法在所述连线区域内依次确定所述至少一组端子中每一组端子的互连线;以及检验所述至少一组端子的互连线是否满足要求。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互连线设计方法中,所述至少一组端子包括第一组端子,所述第一组端子包括需要相互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采用扩散遍历法依次确定所述至少一组端子中每一组端子的互连线包括:在所述连线区域构建排布为多行多列的网格;对每个网格建立绕线资源函数F(x,y)=(Z1,Z2),其中,Z1代表在第一方向的绕线资源,Z2代表在第二方向的绕线资源,x和y分别表示每个网格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坐标,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若所述网格在所述第一方向为有效绕线网格,则Z1标识为第一有效标识,若所述网格在所述第一方向为无效绕线网格,则Z1标识为第一无效标识,若所述网格在所述第二方向为有效绕线网格,则Z2标识为第二有效标识,若所述网格在所述第二方向为无效绕线网格,则Z2标识为第二无效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网格是否标记为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有效标识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有效标识,将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通过所述网格进行连接扩展,以得到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互连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互连线设计方法中,根据所述网格是否标记为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有效标识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有效标识,将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通过所述网格进行连接扩展,包括:将所述第一端子所在的网格标记为F0,将与所述第一端子所在的网格相邻的有效绕线网格标记为F1,将与标记为F1的网格相邻的有效绕线网格标记为F2,将标记为F2的网格相邻的有效绕线网格标记为F3,直至将所述第二端子所在的网格标记为FN,N为大于3的正整数;以标记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建立从网格F1到网格FN的连线,作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互连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互连线设计方法中,在从网格F1到网格FN的连线包括多种连线的情况下,按照最短路径原则选择靠近所述多行多列的网格中部的连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互连线设计方法中,所述网格在所述第一方向为无效绕线网格,包括:所述网格在所述第一方向被完全占用,或者所述网格在所述第一方向无法进行布线;所述网格在所述第二方向为无效绕线网格,包括:所述网格在所述第二方向被完全占用,或者所述网格在所述第二方向无法进行布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互连线设计方法中,所述第一有效标识包括所述网格在第一方向上的有效走线数量,所述第二有效标识包括所述网格在第二方向上的有效走线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34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