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亲肤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1132.1 | 申请日: | 2021-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冠儒;杨光;萧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和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92 | 分类号: | D04H1/492;D04H1/4382;D04H3/11;D04H3/011;D04H5/03;D04H5/00;D01F1/10;D01F8/14;D01F8/16;D01F8/10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郑浩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无纺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菌亲肤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亲肤无纺布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0~80份、
聚乙二醇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12~15份、
生物基聚丁二酸乙二醇酯4~6份、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4~6份、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2~2.5份、
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微粉2~2.5份、
磺胺嘧啶锌1.4~1.7份、
氟硅唑1~1.2份、
纳米银离子抗菌粉2.4~2.8份、
环氧大豆油酸辛酯3~3.5份、
环氧大豆油2.5~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亲肤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亲肤无纺布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5份、
聚乙二醇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13.5份、
生物基聚丁二酸乙二醇酯5份、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5份、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22.5份、
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微粉22.5份、
磺胺嘧啶锌1.6份、
氟硅唑1.1份、
纳米银离子抗菌粉2.6份、
环氧大豆油酸辛酯3.25份、
环氧大豆油2.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亲肤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聚丁二酸乙二醇酯是由石油基丁二酸和生物基乙二醇进行聚合反应制得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亲肤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氟硅唑为氟硅唑E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亲肤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微粉的粒径为105~115nm 孔径为13~17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亲肤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热稳定剂:3~4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菌亲肤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稳定剂为硬脂酸锌。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抗菌亲肤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按重量份分别称取: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生物基聚丁二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微粉、磺胺嘧啶锌、氟硅唑、纳米银离子抗菌粉、环氧大豆油酸辛酯和环氧大豆油;
B、将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孔状纳米二氧化硅微粉、磺胺嘧啶锌、氟硅唑、纳米银离子抗菌粉采用超细球磨机球磨混合均匀,得到抗菌剂;
C、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生物基聚丁二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环氧大豆油酸辛酯、环氧大豆油和步骤B制得的所述抗菌剂送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并挤出成混合熔体;
D、混合熔体,进入纺丝机,从喷丝板中喷出,形成丝条,然后经吹风冷却、拉伸、卷绕,得到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的细度为1~3dtex;
E、通过气流将所述复合纤维进行牵伸,将牵伸后的所述复合纤维按顺序均匀地铺在网帘上,加固即得到所述抗菌亲肤无纺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和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冠和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11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