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人造石的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53013.1 | 申请日: | 2021-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0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林万欣;范志阳;黄建明;杨雅婷;范志诚;林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1/14 | 分类号: | B28B1/14;B28B11/24;B28C5/00;B28C5/16;B28C7/16;B28C7/00;C04B28/00;C04B18/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彭锐 |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混凝土 制备 人造石 工艺 | ||
1.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人造石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准备需要使用的配料:配料具体为水、建筑废弃石粉沙土、425R水泥和白乳胶,并取少许氢氧化钠待用;
S2:将准备好的配料混合搅拌均匀,形成流态混凝土:将水与白乳胶混合搅拌均匀后,利用准备好的少许氢氧化钠将混合溶液PH调整为8-10之间;其次将水泥与石粉沙土在混合机构内混合搅拌均匀,并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乳胶水溶液,并再次进行搅拌,形成流态混凝土;
S3:将制得的流态混凝土固化成型:搅拌均匀的流态混凝土被送入板模中,并放置于干燥室内48h,形成固化混凝土;
S4:对固化混凝土进行超临界处理:将固化混凝土样品置入超临界反应釜,在20MPa、90℃的环境条件下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时间30min,得到超临界处理后的微结构改变加强强度的人造石样品,其强度较未经超临界处理的样品提升了87%;
S5:对人造石样品切割打磨:将超临界处理后的人造石样品切割为若干组块,且通过打磨设备将人造石样品组块打磨为合适的形状以及尺寸;
本发明S2中用来搅拌混合物的混合机构包括罐体(1)以及罐盖(11);所述罐盖(11)设置在罐体(1)上方,所述罐盖(11)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2);所述罐盖(11)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11);所述罐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4);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2);所述搅拌机构穿孔连接在罐盖(11)上;所述罐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下料口(18);所述罐体(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上遮板(15);所述罐体(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下遮板(3);所述下遮板(3)与上遮板(15)均为四分之一球体结构;所述上遮板(15)与下遮板(3)的轴心重合,分别设置在下料口(18)的上方与下料口(18)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人造石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水、建筑废弃石粉沙土、425R水泥和白乳胶的比例具体为10:4: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人造石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干燥室内的湿度需要小于15%,且干燥室的温度应当控制在50-70摄氏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人造石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2)由传动轴(21)、连杆(22)与搅拌板(221)组成;所述传动轴(21)穿孔连接在通孔(111)内;所述连杆(22)均匀固定连接在传动轴(21)的两侧;所述搅拌板(221)固定连接在连杆(22)的末端;所述搅拌板(221)为弧形结构,且其最外侧边缘贴合在罐体(1)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人造石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一侧开设有灌入管道(13);所述灌入管道(13)的另一端连通罐体(1)内部的空腔(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人造石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底部转动连接有分流板(17);所述分流板(17)上固定连接有横穿的转轴(16);所述转轴(1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罐体(1)的内壁上;所述转轴(16)的另一端穿孔连接在罐体(1)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弃混凝土制备人造石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23);所述搅拌机构(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轴承(23)中;所述传动轴(2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轴承(2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30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