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藤茶蓝莓复配增味精酿啤酒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2114.7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游义琳;薛慧敏;刘海悦;张睿哲;韩小雨;黄卫东;战吉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C5/00 | 分类号: | C12C5/00;C12C1/18;C12C7/01;C12C7/04;C12C7/16;C12C7/20;C12C7/26;C12C11/0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莓 复配增 味精 啤酒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藤茶蓝莓复配精酿啤酒,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原料:
水60%-70%,麦芽20-30%,藤茶0.5%-1%,蓝莓汁及皮渣10%-15%,啤酒花(奇努克)0.05%-0.1%,啤酒花(东肯特戈尔丁)0.1%-0.2%,酵母0.05%-0.1%,乳糖2%-8%,酵母营养盐0.005%-0.015%。
2.一种藤茶蓝莓复配精酿啤酒的制备工艺,按重量百分比,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粉碎麦芽:
麦芽包括皮尔森麦芽、烟熏麦芽、结晶麦芽、巧克力麦芽、黑麦芽5种,采用对辊式麦芽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至麦芽表皮破壳而不碎;
(2)糖化:
①向糖化锅中注入水,升温至52℃开始投料,缓慢将麦芽投入糖化锅中,边投边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防止结块;
②投料完毕,对麦芽进行糖化,升温至68℃,保持30min;再升温至72℃,保持30min;
(3)过滤:
①将糖化后的麦汁倒入过滤锅,静止10min,自然过滤;过滤时阀门先慢后快,头道麦汁倒入过滤锅后再次过滤;待麦汁澄清,打开相应阀门,开始收集麦汁至回旋槽;
②往过滤锅加水,继续过滤,直至滤出100L麦汁;
③待过滤完毕,用78℃的水进行洗糟;将45L水分3次进行洗糟,收集混合麦汁共100L;
(4)煮沸:
①将过滤后的麦汁倒入糖化锅进行煮沸;
②麦汁加热至100℃,同时开始计时1h;
③计时15min时,第一次加入啤酒花(奇努克),保持沸腾状态;计时40min时,加入乳糖;计时50min时,第二次加入啤酒花(东肯特戈尔丁),同时加入藤茶与酵母营养盐;计时55min时,加入海藻片,计时至煮沸1h结束;
(5)沉淀:
煮沸结束后,将糖化锅中的麦汁倒灌至回旋槽,进行回旋沉淀,静止10min;
(6)冷却:
将回旋槽的麦汁经过板式换热器倒入发酵罐,期间板式换热器的温度表维持在10℃~12℃,待温度稳定后,由板式换热器顶端管口通入0.5~1L氧气;
(7)发酵:
①待麦汁全部倒入发酵罐后,静止些许;
②挑选果实饱满,无机械损伤的蓝莓果实,用打汁机进行冷打汁,得到蓝莓果汁与皮渣,向发酵罐内加入处理好的蓝莓汁与皮渣;再加入酵母(Fermentis S-04);
③10min后,再次由前酵罐底部通入0.5~1L氧气,12℃左右静置发酵;
④发酵期间,每日监测啤酒指标:温度、压力、pH、brix、比重等;
⑤糖度降至4~5时关闭压力阀门开始起压,压力保持在0.1~0.12MPa;
⑥糖度降至2.5~3时,开始每天进行1次1℃降温,温度降到5~6℃时开始排酵母,直至温度达到2.5~3℃时,保持此温度,贮藏1周即得成熟啤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茶蓝莓复配精酿啤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皮尔森麦芽、烟熏麦芽、结晶麦芽、巧克力麦芽、黑麦芽的质量比为:8∶8∶7∶4∶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茶蓝莓复配精酿啤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啤酒花奇努克和麦芽的质量比为1∶410~1∶430;啤酒花(东肯特戈尔丁)和麦芽的质量比为1∶220~1∶2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茶蓝莓复配增味精酿啤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蓝莓汁及皮渣的制备过程是:取新鲜的成熟蓝莓,去杂并清洗,经过打浆、酶解、榨汁、过滤、灭酶、杀菌,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茶蓝莓复配增味精酿啤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原麦汁浓度为18-20°P°P。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茶蓝莓复配增味精酿啤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藤茶蓝莓复配增味精酿啤酒酒精度为4%vol-5%v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21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