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余热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3860.X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1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晶歆;曹波;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63 | 分类号: | F24F1/0063;F24F11/64;F24F11/80;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潘甦昊 |
地址: | 212001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余热 实现 室内 空气调节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余热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系统及方法,在制冷时,沼气发电机产生的稳定热源,在发生器中加热溶液,分离出水蒸气和溴化锂溶液,水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冷凝成液体水,再进入蒸发器蒸发以达到制冷的目的并经室内制冷端实现室内环境制冷,液态水在蒸发器中呈负压,从而蒸发吸热,水蒸气在吸收器里被溴化锂溶液吸收,重新回到发生器中,如此循环;在制热时,沼气发电机产生的热源管道与板式换热器连接,并经室内制热端实现室内环境制热,以达到供热目的;以发动机余热为动力源,较传统用电更节能,同时振动和噪声较低,对环境影响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余热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餐厨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能否将其妥善处置,直接关系到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污泥产生量日益增加。目前现有技术中出现有一种餐厨废弃物及污水处理厂污泥协同处理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但可以稳定处理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使其无害化和减量化,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利用的沼气及园林生物碳土,变废为宝。
在餐厨与污泥协同处理过程中,生产出的沼气一方面可以提纯制天然气,并入市政管网,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沼气发电机发电供厂区使用或并入电网。
沼气发电机是一种利用沼气进行发电的发电设备,在设备工作时,约有40%左右的沼气热值转化为电能,供用户使用或并网;另有40%左右的沼气热值成为大量余热,包括沼气燃烧的烟气排放和机组本身散热的热量,如何回收这两部分热量,产生稳定热源,是响应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点难度所在。
而空气调节装置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力设备,可以为用户夏季供冷及冬季供暖,而该设备需要电能驱动,能耗较高,如何保证供冷与供暖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余热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余热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沼气发电机、总冷却塔、调节管路、及总循环泵,所述沼气发电机的输出管口连接总冷却塔,总冷却塔与调节管路的输入端连接,调节管路的输出端经总循环泵后与沼气发电机连接;其中,
所述制冷管路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室内制冷端、及节流阀,所述发生器的入口与总冷却塔的出口连接,所述发生器的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入口,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连接,所述蒸发器的一端出口连接室内制冷端的入口,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出口与吸收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发生器,在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还连接有节流阀;
所述制热管路包括换热器、制热循环泵、及室内制热端,所述换热器的入口与总冷却塔的出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经制热循环泵后连接室内制热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连接的控制器及室内温度实时检测装置;
所述控制器的一端与室内制冷端及室内制热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沼气发电机连接;
所述室内温度实时检测装置设置于室内侧壁或室内顶部位置;
当室内温度实时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室内环境实时温度高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制冷管路进入工作,并向用户发送是否需要开启该系统的询问指令;
当室内温度实时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室内环境实时温度低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制热管路进入工作,并向用户发送是否需要开启该系统的询问指令;
并满足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小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38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