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频炉感应线圈焊接工装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9999.7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2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龙;赵蕾;李晓庆;巴振伟;范钦玉;李铁锋;白玉柱;李伟伟;李伟杰;荣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B23K37/04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乃凤 |
地址: | 45126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频 感应 线圈 焊接 工装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频炉感应线圈焊接工装及施工方法,其中:中频炉感应线圈焊接工装包括底板和第一弧形支撑板,在底板的左端设置有位移套筒,在位移套筒的内侧设置有压紧机构;第一弧形支撑板的左端通过位移架与位移套筒滑动连接在一起;在底板的右端滑动连接有位移板,在位移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在第一弧形支撑板下方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位移凹槽,在所述第二位移凹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机构,所述压紧机构位于第二支撑机构的上方。本发明解决了感应线圈在焊接外部螺栓及铜排时,出现摇晃不定、不易固定的情况,减少人力的投入,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炉感应线圈的检修及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中频炉感应线圈焊接工装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中频炉感应线圈的焊接与维修操作时,一般是将感应线圈挂设在一根圆柱钢管上,使感应线圈处于腾空的状态,然后至少一名工作人员A手扶感应线圈,工作人员B开始在感应线圈上焊接螺丝和其他配件,在焊接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①、感应线圈会摇摆不定,不易固定,螺丝焊接不齐,会严重影响后期铜排的安装;②、需要至少2-3名工作人员,提高了人力的投入,增加了施工成本:③、施工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频炉感应线圈焊接工装的施工方法,解决了感应线圈在焊接施工中,不易固定的情况,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频炉感应线圈焊接工装,包括底板和第一弧形支撑板,所述底板的左端设置有位移套筒,且位移套筒为两个,在两个位移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气缸,在所述位移套筒的内侧设置有压紧机构;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的左端通过位移架与位移套筒滑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气缸的推杆与位移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底板的右端滑动连接有位移板,在所述位移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在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下方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位移凹槽,在所述第二位移凹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机构,所述压紧机构位于第二支撑机构的上方。
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与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位移架呈开口向下的U型状分布,且位移架的两端与两个位移套筒滑动连接在一起;在所述位移架上设置有第三支撑柱,且第三支撑柱与第一弧形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的长度与底板的长度一致。
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顶面的左端设置有限位板,在所述限位板右侧的第一弧形支撑板上设置有三组定位孔组件,每组定位孔分别由至少五个带有内螺纹的第三定位孔组成,三组定位孔组件分别位于第一弧形支撑板顶面的中间位置处、第一弧形支撑板两侧面的位置处,且每组定位孔组件中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个第四定位螺杆。
所述位移板的两端分别伸出底板的两侧边,在所述位移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侧挡板,且两个侧挡板位于底板两侧面的外部,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位移凹槽,所述侧挡板通过滑块与第一位移凹槽滑动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由轴套、第二气缸、L状支撑板、支撑块和第二支撑柱组成,在所述位移板的左侧设置有轴套,在所述轴套内转动连接有转轴,在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气缸,且在第二气缸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L状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一起,在所述L状支撑板另一端的底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对应位移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内挖设有带有内螺纹的定位孔,在所述第二支撑柱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在所述螺杆的顶端设置有顶板,且在顶板的一侧设置有手柄;在所述L状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块,在所述支撑块的顶端挖设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滚轮;在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板的底面上挖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的位置与滚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柱底部对应顶板的位置处挖设有定位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9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