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5053.3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3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丁春貌;廖宇梨;龚木红;曹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B60L58/27;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3;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电池 管理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其中该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液热模块和换热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电池和管理单元,所述管理单元包括温度获取子单元和控制子单元,所述温度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生成控制信号;所述液热模块包括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液态导热剂加热或冷却;所述换热器包括所述液态导热剂,所述换热器用于容置所述液态导热剂,并根据所述液态导热剂的温度对所述电池加热或冷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效率,同时由于电池充放电时可以处于较稳定的温度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尤其涉及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因素影响,新能源电动汽车得到快速发展,消费者尤为关注电动汽车的续航和电池充电。
为了解决充电时间过长难题,采用快速充电,则由于充电功率大,电池温度升高,甚至会超过电池热安全边界,而存在安全隐患。在低温情况下,由于电池本身的属性,电动汽车电池在低温的充放电效率低,对电动汽车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电池通过自然冷却方式不能实现电池的环境温度控制,从而影响电池充放电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提高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效率。同时由于电池充放电时可以处于较稳定的温度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控制系统,包括:
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电池和管理单元,所述管理单元包括温度获取子单元和控制子单元,所述温度获取子单元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温度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控制子单元与所述温度获取子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生成控制信号;
液热模块,与所述管理单元连接,所述液热模块包括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液态导热剂加热或冷却;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换热器包括所述液态导热剂,所述换热器用于容置所述液态导热剂,并根据所述液态导热剂的温度对所述电池加热或冷却。
可选的,所述管理单元还包括工作状态获取子单元和第一比较单元,所述工作状态获取子单元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工作状态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比较单元与所述温度获取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单元与所述工作状态获取子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子单元与所述第一比较单元连接;
若所述电池的工作状态为放电模式,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池的温度、第一放电温度阈值和第二放电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放电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控制子单元还用于生成加热控制信号;若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放电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控制子单元还用于生成冷却控制信号。
可选的,所述管理单元还包括第二比较单元和第三比较单元;所述第二比较单元与所述温度获取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单元与所述控制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单元与所述温度获取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单元与所述控制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单元与所述第三比较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子单元生成加热控制信号时将所述电池的温度与第三放电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三放电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控制子单元还用于生成关闭加热控制信号;
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子单元生成冷却控制信号时将所述电池的温度与第四放电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放电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控制子单元还用于生成关闭冷却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5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